记得小时候,经常晚上发烧,然后老妈就背着我去村里的小诊所那里打针。每次去到那里都是不止我一个人,除非半夜三更,有的时候半夜三更也不止我一个人。因为基本上一个村就只有一个小诊所,而且也就一个医生,护士也是他(她)。而村民却最少都有几百户人家,如果村医的医术稍微好点,那么还能吸引附近的村民来小诊所看病。
小时候我们村里基本上的人家都是黑瓦土墙房,小诊所也是一间瓦房,可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村医家率先盖起了两层楼房,这在当时应该属于村里数一数二的豪宅。
而我一直觉得那个村医医术还可以,待人也不错,村里人都叫他先生。村民们也都乐意去他那里看病拿药,除非他看不了的,医院医治。
所以我本人认为农村小诊所赚钱,可以从村民和村医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村民自小到大生活在这个地方,大部分年长一点的村医院看过病,包括乡里的卫生院。村医一般都是自己村里的村民,也都是村民们熟悉的人。
村民们一般的感冒发烧都是去找村医,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里认为村医医院要便宜,而且离家比较近,随时都可以去,所以如果不是村医那里解决不了的病痛,医院进行医治的。甚至我还见过老人病重无法起身,村医会自己扛着医疗包上门诊病。而且他们很大一部分人不会使用医疗保险,而且村里的医保好像如果不住院是不给报销的。这有点像村里小卖部也很赚钱一样的道理,因为如果不是对方太过分,大家都会去近的地方买菜米油盐之类的物品。
其次是,小诊所凭借环境优势能够有一批固定的患者资源。前些年因为凡病必要打点滴的不良敛财之道在全国都盛行,这也让小诊所跟着风,只要发烧必然要让打点滴,大家也都知道,打点滴其实是暴利,随随便便两瓶点滴就一两百。前几年回老家因为点小毛病去看村医,明显发现他开的药跟药店的差不多了,而这种药品,医院里面是严格按照国家的监管价格来出售的,比村里小诊所要便宜许多。
而且由于农村小诊所也是属于医疗机构,是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属于国家卫生事业革命的机构。所以听说*府或者是村委会是会给予补贴的。村医一人兼顾医生和护士的角色,加之诊所也是自己的住所,省去了工资和房租之类的钱。绝大多数人工作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足,不管你是从事医疗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所以村医赚钱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随着我们国家医疗体系改革的步伐加快和医疗体系的完善,有些农村小诊所直接就被乡镇卫生院取代了,就像现在很多农村的小学都被兼并了一样,并且在近年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也用上了新农合医疗保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民们的医疗负担,婴幼儿的营养包也都是定期发放,还有疫苗等,这些都是国家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做出的实质性的举措。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的医疗水平和体系的建设会更加趋于完善,以后甚至一些大病也不用跑医院去看病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