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年推出的新的手机和佩戴手表增添了一款检测车祸撞击的功能,可以在发生车祸后自动拨打。这种“以备不时之需”的功能近日却被反映因存在大量误报、带来了这样一种情况——iPhone车祸检测占用大量救援资源。这一热搜,在年12月27日登上百度热搜榜,几乎全天都在榜上。
来源:百度界面比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搜索和救援协会的高级经理DwightYochim在接受GlobalNews访谈时提到大量的误报的成本耗费:“我们现在每年有个电话。几年前我们做了一份报告,显示我们可能会在大约10年内达到个电话。因此,我们的这些虚假电话越多,就会占用我们成员的更多时间。”Yochim还表示,“他们现在在培训、管理和事故方面投入了40万个小时。因此,这些电话中的每一个都要花4~5个小时来让十几个人作出反应。然后你会发现,最后有一些不解的对象会茫然告知:自己甚至没有意识到我启动了这项功能。”
12月28日的部分媒体报道科技创新无疑给极端情况下的可能的需求带来了具有希望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仅仅“紧急情况下或可救命”这一卖点就能为产品带来大量的销量。但是,医疗和救援资源往往是有限的,那么,如何让有限的资源服务于真正需要的人?这也是未来这类开发者需要面临的一个科技伦理问题。
快讯
王芊佳
编辑
绿茵
#科技创新中伦理问题前瞻研究#绿会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