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哥:前几天看到东北可能要全面放开生育的新闻,同时读到一个数据,年中国新出生人口只有.5万,是年以来最低,比年吃不饱饭的时期还低。不知别人怎么想,我首先想的是,新出生人口这么少,而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过些年我们的医保基金还够用吗?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点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在忧天的杞人
杞人你好。
你不是在忧天,医保基金不够用这事儿,有的城市已经发生了,并且影响了正在推进中的医改。
而全国性的缺口,也将在可见的未来出现。健哥一位在社科院做学术研究的朋友,去年受*府委托作了一项研究。据她测算,年全国医保基金的当年结存将首次出现缺口,年累计结存将变为负数。
接着讲下去之前,先插个较真的话。东北试点这事儿,国家卫健委回应了,说对放开全面生育*策的猜测,并不是他们的本意,还需要深入论证研究。
新生儿那个数据,我也看到了,这是公安局的登记数字,并不是说新生儿只有这些,估计年全国新出生人口在万-万之间,比年还是要稍微高一点的。
当然,这不影响你在提问中对趋势的判断,我们接着说吧。
医保和养家一样,花钱容易攒钱难
就在上周六,国家医保局官方披露,年全国医保基金收入2.4万亿,支出2.1万亿,当年结存亿左右,累计结存首次超过3万亿元。
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多,但就像我们自己对攒钱和花钱的亲身感受一样,钱一点一点攒起来很难,花出去的时候却是唰唰的。
我们看一下社科院那位朋友测算的趋势图。
△截图来自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保可以很明显看出,未来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都在持续上升,但支出上升更快。到年,收入线和支出线产生交叉。
就是说从这个点以后,每年的收入将低于支出。而后,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越来越大,将一点点吃掉之前累积结存的基金余额。到年,累积结存降到0以下。年,这个缺口接近1万亿元。
医保基金大致可分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块。其中,城乡居民的医保基金出现缺口的时间会更早。就在今年,年,当年结存就是负的。而到后年,累计结存也将变为负数。
其实往前看年的数据,当年收入亿元,支出亿元,当期结存只有亿元,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城镇职工的医保基金相对好点,但也将在年左右首次出现当年的缺口,而累计结存则将在年左右变为负数。
任何预测模型,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考虑多种因素后以一个公式计算出来。具体公式太复杂,我就不放到这里来了。
作者的测算,依据的是年的医保基金缴交情况,并考虑了未来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健康趋势和就医需求、工资水平、参保负担结构变化等;各个数值包括了缴费人数、缴费比例、居民收入、财*补贴金额和各年龄段的就诊率、住院率、次均费用等等。
一句话,上面的测算与预估是建立在很扎实的数据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大的变化,比如提升缴交比例等,医保基金的收支大盘基本会是上面这个趋势。
老龄少子,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一个老龄少子的社会,医保基金必然走向赤字。这事儿也没有什么太高深的道理,核心就是你说的,老龄化来临,医疗开支大了,同时年轻人比例降低,缴纳医保的人数少了。
今年还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4%。按国际标准,这是从老龄社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的标志。
之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进一步增长到年的15%、年的19%和年的23%。超过21%时,将被称为超级老龄社会。
△截图来自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保老龄化是人类进化之果,但也带来更多的疾病与风险,意味着更多的医疗费用。
△65岁以上的老人医疗费用攀升。
另一方面,从年左右开始,新出生人口的数量在逐渐下降。年因为放开二胎有所回升,但第二年开始,再次加速度下降。
放开二胎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在高房价、高教育成本、女性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压力等等因素影响下,无法阻挡生育率的持续下降。
社科院那位朋友在论文中还提到一个因素要考虑,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通常会达到1万美元;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平均在2万美元;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主要指德国、日本)时的人均GDP通常达到4万美元。
而中国在年进入老龄社会时的人均GDP只有美元,预计今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人均GDP水平会略多于1万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医保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压力。
怎么办呢?
医保基金赤字后,这个城市的改革影响全国
杞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