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乒乓球男单半决赛,看得人心惊肉跳。
樊振东和马龙,都是经历7局苦战,以4-3淘汰对手。
赛后,樊振东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也代表了很多观众的心声:“感受到了比赛的残酷性。”
乒乓球夺冠,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月26日,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失利,但感动的是,网友们的评论都是齐刷刷的安慰和鼓励——
在这场比赛前,网上关于「中国乒乓球」的讨论都是,“中国乒乓球有多强”、“比世界冠*更难的,是拿下全国冠*”……
「夺冠」,在绝大多数国人心中,似乎已经是一件理所应当、信手拈来的事。
但国乒驰骋全球的神话背后,从来就不是大众想象得那么容易。
奥运多冠有多难此前,马龙就在访谈中坦言,“奥运夺冠很难”。
今年更甚。
防疫新规
首先,本次东京奥运提出的各种「防疫新规」,就给国乒添了不小的挑战——
新规规定,不允许球员用手或者毛巾接触球台,不允许运动员吹球。
7月8日,国兵出战东京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热身赛,马龙就因为习惯性地用手去擦汗,而吃到2张*牌警告。
马龙自己也说,这可能会打乱运动员的节奏,需要时间重新适应。
马龙不吹球改吹手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受访时也表示,“禁止摸桌、吹球”这些新规,让本次奥运会备战“极其艰难”。
毕竟,对于很多乒乓球员来讲,摸桌和对球吹气是一个几乎从学习乒乓开始,就养成的习惯性动作。
摸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擦手汗。
打乒乓球的时候,水分和湿气是相当碍事的。用出汗的手握球拍容易打滑,没有拿球拍的手则会去触球,如果球沾上了汗,球就可能打滑,进而产生预料之外的弹跳。
此外,汗水滴落在桌面上,也会影响球的落点。
对着球或球拍吹气,也是同样的道理。
许昕“欲吹又止”
其他国家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我们的对手也不容小觑。
这么多年以来,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队,全世界所有的乒乓高手,都把我们当作头号劲敌。
老一辈里,“老瓦”瓦尔德内尔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韩国柳承敏也曾获得奥运会男单金牌。
老将瓦尔德内尔柳承敏夺得金牌而新一代中,也不乏实力派。
比如日本乒乓球选手张本智和,不仅是国际乒联历史上最年轻的u2组别冠*,也是世青赛史上最年轻的冠*得主。
他还曾在年日本乒乓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以4-3战胜张继科,获得冠*。
张本智和以4-3战胜张继科同时,为了推动乒乓球在全球的发展和兴盛,在年,我国公布了“养狼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水平。
可以说,其他国家和我国的乒乓球技术差距,实际上是在一步步缩小。
此外,这些年里,几乎每一次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做改动,都是针对国乒的。
年,国际乒联将世乒赛参赛人数上限减少,这样降低了中国队包揽名额的可能,给其他选手留出了夺得名次的机会…
后来,国际乒联又修改了乒乓球的尺寸,把38mm变成40mm,来降低球速和旋转速,以限制中国队的快攻打法。
甚至,连赛制都给改了。从2分、五局三胜,改成了分,七局四胜,这样的话,比赛的不确定性就增加了许多。
重重阻碍,都让“赢球”变得更加艰难。
而且,能赢,和赢得容易,也是两码事。
国乒很强,但夺冠,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
2国乒,其实从来都不容易中国乒乓球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乒乓球领域的霸主。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乒乓才从由西方传入中国,而到了50年代,乒乓才开始在中国逐渐兴盛。
建国初期,中国队的水平并不高,直到年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乒乓球的第一个世界冠*才由容国团获得。
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
在96年的第26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击败了称霸乒坛许久的日本队,首次夺得世乒赛团体冠*,庄则栋和邱钟惠更是把男、女单打冠*收入囊中。
这一战,是中国乒乓球队成长壮大的里程碑,中国乒乓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输过。
年世乒赛,国乒男队“全*覆没”;
04年的奥运会,王皓输给了柳承敏;
年世界杯男单冠*是德国的,年世界杯女单冠*是日本的,年亚洲杯女单冠*是新加坡的……
亚洲杯刘诗雯不敌新加坡选手冯天薇
“长胜”,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件,我们看到的胜利,背后是运动员一次次卖力拼搏的结果。
张继科六年打七针封闭,先天性双侧腰椎假骨裂,里约奥运腰伤频现,只能趴着开会,却依然打进男单决赛;
马龙膝伤复出,依旧实现世乒赛三连冠;
马龙获得世乒赛三连冠
许昕去年总决赛对战张本智和,一度因腕伤叫出医疗暂停,却仍旧以4:3逆转,保持了对张本的全胜;
“大魔王”张怡宁,曾经肋骨上打了针封闭,缠了无数条绷带,连笑起来都费劲,却依然带伤出战……
大多数时候,人们只看到中国运动员4:0横扫对手,却不知道小比分可能是:9、2:0……
再加上竞技体育中永远充满着变数,场地、气候、饮食、裁判和观众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发挥,没有什么能00%保障一个金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赛场内外,大部分观众只看得到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背后有多少艰苦努力,又有多少次险象环生和逢凶化吉,只有运动员自己才清楚。
而一句简简单单的“容易”,不仅贬低了无数运动员艰苦的努力和训练,更是在无形中给他们背上了“必须胜利”的枷锁。
3运动员们,没有对不起我们这不免让人想到田径赛场上的“中国飞人”——刘翔。
作为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打败黑人的运动员,他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6次亚*,3次季*。
刘翔夺冠
然而,有些人却只记得他退赛2次。
在伦敦奥运会男子0米栏预赛中,他因攻第一个栏失败,摔倒在地,却依然单腿跳过终点。
刘翔摔倒后单腿跳过终点而彼时的网络上,却充斥着“别出来丢人”、“逃兵”、“刘翔欠中国一个道歉”的声音。
英雄离场时,无鲜花在旁,却唯有谩骂相伴。当他亲吻着栏杆时,谁又读懂了他那一刻的不甘、他眼中的泪水?
没有人,比运动员更想赢。没有人,比他们更能体会输了之后的悲痛。
未能夺冠,对于观众可能只是短短几个小时的遗憾和愤慨,但对于运动员本人来说,会是这一生的意难平。
刘诗雯说:我今年还是许了和乒乓球相关的愿望,我所有的愿望,都和它有关。
赛后她哭着说,对不起大家;
许昕说,没能给自己一个好的结局;
还有举重选手廖秋云,哭着说实力远不止于此;
曹缘道歉,是自己的失误影响了队友……
但其实,运动员没对不起任何人。
每一块奖牌都来之不易,虽与冠*失之交臂,但银牌,也是英雄。
奥运最大的魅力,绝不仅仅是获得金牌为国争光的瞬间,而是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每一位为国家荣耀拼搏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今天,未来,还会有更多场比赛,我们祝福奥运健儿摘得佳绩,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