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医疗信息化订单迎来大增长。根据采招网11家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的订单情况,三季度订单数量达到条,同比增长31.7%,订单总金额达到25.3亿元,同比增长41.5%。
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HIS系统的整体建设,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今天研值组要介绍的这家公司就是医疗信息化板块领头羊——卫宁健康。公司成立于年,长期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优质赛道,竞争激烈
我们来看一条医药行业的细分赛道——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板块当前正在迎来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一方面,新冠疫情让医疗信息化建设再次受到各级医疗机构及监管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科研临床对于医疗相关数据需求持续增长,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
IDC数据显示,年中国医疗行业IT总支出为.2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3.70%。
千亿市场空间的背后是激烈竞争。仅上市公司而言,涉及医疗信息化的有东软集团、创业慧康、万达信息、思创医惠等。
尽管国内从事医疗信息化的厂商众多,但区域分布较为明显,市场份额较为分散。根据全国医疗信息化联盟统计,行业规模排名前七的企业占比合计28.80%,呈现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从市占率上看,卫宁健康通过多年深耕已发展成为医疗信息化板块的行业龙头。根据IDC统计数据,年医疗信息化软件市场中,卫宁健康市占率达10.2%,处于行业第二位,仅次于东软集团。
传统医疗信息化+云服务创新=全场景布局
公司的业务大致分两大块,分别是传统医疗信息化和云服务创新。
先说传统医疗信息化,公司为医疗机构提供包括HIS、CIS等产品。HIS医院信息系统,医院行*管理和业务运营;CIS是临床信息系统,主要是围绕医生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展开。
简单点理解,医院建立挂号、预约、药品管理、临床信息、电子病历系统等业务。在HIS板块,卫宁健康行业市占率第一。
再说云服务创新,这是公司年开始布局的医疗健康服务云端化。如今,公司的创新业务形成了“4+1”的体系,即“四朵云”: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再加一个创新服务平台。
具体来看,云医,也就医院,主体是纳里健康;云险,是医疗支付,解决医疗场景中遇到的自费、商保、医保支付问题;云药,医院、药房、保险的“药联体”;云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慢性病管理及体检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充当孵化器的角色。
今年4月,公司发布的新一代WiNEX。WiNEX对医院核心业务系统从技术架构、数据架构、业务架构等层面进行梳理重塑,医院和线下HIS的对接,包括HIS也可以实现云化,能较好地支撑创新业务的推广。目前,WiNEX产品医院东院和医院等医院试点落地。
医疗信息化落脚点还是软件,而软件行业向来不乏竞争者,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纷纷涌入医疗场景,希望能够分一杯羹。
对此,卫宁健康在回应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医疗信息化的场景和业务复杂度很深,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我们已经做了20多年的HIS。而且,公司的创新业务和纯粹的互联网业务不一样,医院的数据和线下实体医疗机构打通,相比纯粹的互联网公司,难度和复杂性上升。”
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益深度捆绑
最近把卫宁健康推上风口的事件,当属子公司卫宁科技引入了两个大有来头的战略投资者——药明康德和京东健康。要知道,药明康德是全球CXO(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巨头,京东健康则拥有国内最大的自营医药电商平台。
一个是药企,一个是药商,卫宁科技又跟医保息息此相关,这三家企业的深度融合,未来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还不清楚,但听起来确实大有可为。
不管怎样,此次战投体现了卫宁科技的业务价值得到行业巨头认可。
卫宁健康在公告中称,“本次交易有利于助推卫宁科技在医保控费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经营业绩,使其成为业内龙头企业,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从这段表述中,不难看出卫宁科技引入新股东的野心。
其实,上述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个例。刚刚说了,信息化医疗这个赛道天花板比较高,同时战场厮杀也不可谓不激烈。
所以,这些年卫宁健康持续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引入互联网、保险、医药行业领*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公司在互联网医药、互联网保险、医院等领域发展。
公司的每一项创新业务,都能找到行业领头企业的身影:
国药健康——年与卫宁健康合资成立“钥世圈”,利用国药的药品流通资源,帮助公司“云药”医院的推广;
中国人寿——年参股子公司卫宁科技,年通过控股子公司国寿成达再次增资卫宁科技,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卫宁科技34.07%股份,进一步强化公司“云险”业务实力;
上海云鑫——年成为母公司卫宁健康股东,还增资公司创新服务平台——卫宁互联网科技,加强双方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合作,试点医疗支付和支付宝的应用。
此外,从卫宁健康的股权看,阿里系持股4.98%,成为前5大股东,双方利益进一步绑定。
创新业务仍处于投入期
再来看一下公司的经营情况。
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维持20%以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18.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万元,同比下降53.97%。
根据公司中报数据,Q1受到疫情和春节双重影响,招投标及采购合同流程停滞或节奏明显放缓,导致既往在手订单实施、交付及验收有所延迟,一季度业绩下滑。但是Q2营收环比增长85.39%,归属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6%,疫情影响已逐渐削弱。
业绩的稳健增长,一方面反映公司受益医疗信息化行业下游需求的高景气,另一方面反映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提升与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业绩的主要贡献者是卫宁健康的传统业务,公司大力拓展的创新业务仍处于铺路阶段。
数据显示,以纳里健康、钥世圈、卫宁科技、卫宁互联网为主体的创新业务板块于、年实现营收1.73亿元、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61.28%,年创新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6.5%。
创新业务营收数据非常漂亮,利润却一时半会还跟不上来。数据显示,仅年上半年,四项创新业务合计亏损超万元,去年同期亏损万元,可见公司创新业务仍处于投入期,尚未跨过盈亏平衡点。
公司的创新业务经营情况表:
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新业务推广的初期,业务量的增长和利润实现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期,至于这个滞后期有多长,未来能实现多少利润,目前还不好下定论。
对此,卫宁健康在机构投资者调研时回应称,“医疗行业不是短平快的行业,属于壁垒高,用户粘性大,需要长期耕耘的行业。我们从年就开始布局创新业务,今天来看具有前瞻性,价值已逐步体现出来。整个生态不是由一个厂商决定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套因素都达到,然后爆发式增长就可能成为现实。”
当前,随着秋冬临近,业内人士预期医疗信息板块第四季度订单情况还将明显提升。从股价上看,公司前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回调,目前安全系数显著回升。不过,短期风险仍不可忽视,10月30日万股的大规模解禁,近期将对股价造成利空影响。
长期来看,医疗信息化行业仍将持续受益于*策红利,医院基于优化院内资源配置的考虑,主动加大信息化的投入。作为市占率领先的公司,卫宁健康将持续受益于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END-
往期精彩“研值”推荐
打入苹果内部的数码配件龙头,一年卖出万个充电宝,80后董事长出身谷歌
一段千古情,造就中国演艺第一股
连轴转接受机构调研,海鸥住工为何如此受青睐?
上市1年半涨幅超6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背后的隔震企业
中国拥有最多粉丝的A股上市公司,有望成为人造肉龙头
A股业内唯一,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怎么理解这家人力资源公司?
研值有道
财经领域专业媒体团队
专注研究证券市场,为投资者服务。
免责声明:上述文章均是根据相关资料撰写,力求内容客观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完整,不构成投资建议。研值有道不对因使用上述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点“在看”,一起飞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