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医疗网络咨询如同电脑电话等其他交流工具一样,这只是一个平台,简单的咨询,可以参考,最终主要还是要来到线下。
文:张森
来源:医学界智库
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是普遍问题,医患双方多有抱怨,如果告诉你,足不出户就能随时和医生联系,看病咨询,且花费极少,甚至免费,是不是听起来很美?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互联网医疗也应运而生,各种网站、手机APP乱花渐欲迷人眼:“足不出户咨询全国三甲专家教授”,“让医生自由多点执业,获得体面阳光收入”。
线下转移到线上,医疗网络咨询问诊看病,医院,扩大了医生知名度;另一方面方便了患者咨询就诊,寥寥数语,免去奔波花费之苦,似乎是一个双赢结局,但是凡事各有利弊,特别是新生事物开始阶段,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度,解决出现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先说几个优点:
其一,绝大多数网络咨询,医生都是实名认证的,有证件电话和单位可查,许多网站引入审核考评机制,对回复把关,可以保证答题的专业性,杜绝了单纯复制粘贴网上的资料,不允许出现具体单位,电话,开药和推销等情况,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回复质量。
其二,患者自主选择专家提问,节省时间精力,无论简单健康常识咨询,还是复杂专业的病史资料分析,影像学诊断甚或治疗方案讨论确定,都可以及时高效与医生互动,得到帮助。
其三,前些年养生热潮的兴起,所谓“大师们”的相继曝光,人们对健康知识的渴望和理性,使得经过认证的专业医生网络咨询成为一个比较靠谱的科普基地,客观上为大众普及医学健康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实中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怎能不染指网络?出现的问题在这里也得以体现:
其一:现实和网络中的医患矛盾相互转化。
医院就诊,有治疗方案,在医生看来也是科学合理的,但是患者还会发到网上咨询,看看和他们说的是否一样,甚至有人开门见山:现在病情已经控制住了,他们还让住院观察几天,是不是想多收钱?我术后如何不舒服,是不是医疗事故?我在网上看到是什么什么病,为什么和他们说的不一样?也曾出现某胸外科主任遭遇患者“钓鱼看病,从网络咨询到几乎对簿公堂的事情。
只言片语,折射出现实中医患关系的紧张和不信任,患者的疑惑,医生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统统在这里呈现。于是解答咨询者往往会加上一句:网络咨询不能代替看病治疗,还是去面诊检查吧,病史资料有限,仅供参考。
其二:咨询难以保证高质量。
看病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对医生来说,多年的理论学习,临床实践操作,不是敲敲键盘”百度“几下就可以搞定的,在有限的字里行间,患者往往一知半解,不能清晰科学描述病情,提供准确详细病史资料。大专家教授又往往没有时间精力去坐在电脑前解答问题,五毛一块钱的答题费更是对他们毫无吸引力,就造成了往往是基层的中低年资医生在值守回复,结局是问答双方雾里看花,有时候还会对线下的诊疗造成困扰。
如何正确看待并利用好医疗网络咨询?就如同电脑电话等其他交流工具一样,这只是一个平台,简单的咨询,可以参考,最终主要还是要来到线下。
患者方面可以简单的分诊,初步诊断,有些网站可以预约挂号,吸引患者前来就医,节省时间。对于网站,网罗了一大批医疗专家资源,人才的竞争,资源的多寡,决定了网站投资的成败和以后的竞争砝码,许多网站在资源充医院,回归传统模式。对大专家来说提升个人影响力,发展自己医疗团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更多的有空余时间的普通医生,通过网络咨询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又能获得一些报酬,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要说的是,提醒一下医生,答题需谨慎科学,病史资料不清楚的还是引导病患实地就诊检查;告知一下患者,网络咨询仅供参考,病情发展变化,个体千差万别,不要延误病情,应及时就诊治疗。希望医患双方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医疗网络咨询,一问一答间有效沟通,达到双赢的结果。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医院管理和产业*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yxjzhi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