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保险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医院的成本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压缩成本,取得平衡,是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是成本还是资源?有人说,既然谈人力资源,医生也是人力资源。但这是真的吗?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养鸡场,里面养了很多公鸡、母鸡,请问如果要为养鸡场编制财务报表,这些鸡是如何在报表中体现出来的。有懂金融的人说,如果这些鸡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下蛋卖的,公鸡不是下蛋而是交配,公鸡在财务报表中就是库存。母鸡能下蛋,在财务报表中母鸡是生产性生物资产。鸡是资产。
医院和其他企业一样,每年都有财务报表。问医生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它们。
资产在那里。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费用也反映在人事和行政费用中。
这样,在当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时代,那么医生就可以继续把压榨作为一种成本。
我认为财务报表是一回事,管理是另一回事。医院最大的资产之一,也许是最重要的资产。
有人说,没有啊,你看资产负债表,哪来医生这一条。什么房子,汽车,或者CT机,核磁共振机都可以列入资产,没听说过医生作为资产。
那我想问为什么有的医生来了又走,医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医生可能掌握了其他医生不具备的能力或技术,甚至医生都有发明专利。即使这些都没有,也有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或熟练操作的高效率的护理,患者愿意去找他,而这医院产生影响,医院的资产。
不幸的是,医院把医生视为资产,甚至不认为医生是鸡。从选择人力资源留下来的原因:。
第一,选择。
目前国内医生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内的医学院校,虽然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甚至考核也一样,医院自己都知道,哪些学校能教育出“好”的学生。
其次,医院动不动就招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这些学生来了之后,能马上上岗吗?如果仍然需要所谓的监管培训,这些新人甚至不会被视为财务报表中的资产。
最后,近年来不断有医学院校招收不满意的学生的报道,很多人放弃了学医,或者毕业后直接去了其他行业,医院选择的人才越来越少。
然后是养育。
目前主要是考试,就算通过了。执业医师、主治医师的考试、理论考试、操作考试、英语考试等,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不管温度、湿度、密度,忘了,医生不是鸡。居民怎么想,有什么吸引力。
现在推行的监管培训制度,的确没有比以前好到哪里去,但是三年下来,这些已经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准医生可以独挡一面了。之后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样的培训体系?
又用了一次
说起加班,相信没有一个医生不加班过。加一个数比倒一个数赚的钱少得多。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医生透支身体,因过度劳累而导致的疲劳甚至死亡并不少见,尤其是麻醉科的医生,更应该为他们祈祷。
其次,为了职称,医生不得不利用其他时间来研究和撰写论文,医院在招聘学科带头人时,都要求发表多少SCI论文。不管这些论文有多少,中国已经发表了世界上第一数量的医学论文。
最后,如果某个地方的医生因为医疗纠纷被迫跳楼,做医生真的是一种悲哀。谁保护那些创造价值的医生?
医院,带头的医生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随着医生自由执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医院的人才会蠢蠢欲动。像张强、龚晓明、周乐金等先行者一样,他们也在为其他人才探索更多的选择。
其次,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医院将层出不穷,这也将为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最后,一些主任的离职会带走一个阶层的人,造成专业人员的缺乏,患者的分流,这样的打击比一个人的离职带来的影响更大。医院最终成为人才的孵化器。医院除了垄断还能做什么?
还有一个新的现象,医院压榨医生,同医院招聘医生。这会鼓励医生跳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