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对接和协同开展社会治理,是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重要内容,《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对此也有明确规定。
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对接方面——
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共享人力资源和就业岗位信息,推动政策衔接、异地通办,联动建设成都都市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区域创业培训和职业发展网络学院,整体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加快社保医保服务同城化,推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关系跨地区无障碍转移和缴费年限互认,实现工伤保险互通互认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促进医保基金监管流程和标准统一,依托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探索药品、医用耗材跨地区联合采购。
推进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优化养老产业布局,合作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康复中心、医养联合体,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实行养老床位补贴跟随人走、异地结算。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有效衔接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多元化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公租房保障范围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住房保障共建共享。推进住房公积金政策协同,探索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同城缴存和同城使用。
协同开展区域社会救助,共享困难家庭经济核对信息。加强儿童福利与保护交流合作,推动儿童康复、特殊教育等协同发展。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
协同开展社会治理方面——
成立成都都市圈社会治理联盟,推广成都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模式。深度运用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加强机场、地铁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治安防控,开展交界地带协同共管,构建圈层联防联控网络。建立区域联防联动机制,构建资源保障、信息沟通、风险预警、应急响应、疏散安置、恢复重建等一体化应急协同联动体系。
统筹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成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赵一编辑田莉校对蔺虹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