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疫专项—新疆应急医疗防疫物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项目概况及投资概算
本项目是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需要,顺应政府加强医疗防护物资生产的要求。通过新建厂房,购置一次性医用口罩、N95防护口罩、隔离/防护服护目镜等生产设备,提高新疆地区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能力,满足市场常态化需求。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33,.91万元,主要用于生产厂房建筑工程、生产设备购置及安装、项目基本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等必要投资。项目建成以后,实现应急医疗防护物资年产能40,.00万件,其中一次性医用口罩36,.00万只、N95口罩4,.00万只、隔离服.00万件、防护服.00万件、护目镜.00万副。
2、项目实施可行性
(1)国家政策不断强调医疗防护物资战略储备
年印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年制定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则规定,由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储备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以备调用;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年)》,要完善物资储备机制;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管理制度;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收储轮换、调剂调用机制,提高应急物资综合协调、分类分级保障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于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再次强调,“国家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医药储备,用于保障重大灾情、疫情及其他突发事件等应急需要”。
(2)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戴口罩成为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国内个人医用防护用品市场需求激增,相关产品短期内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供需缺口逐步显现,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增加。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提高了国内居民的个人卫生防护意识,加强居民对医疗防护口罩的储备和养成了医疗防护口罩的佩戴习惯,提升了居民对各类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等)的日常需求,医用防护用品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3)医院加强大规模医疗防护物资储备成为常态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国拥有防治传染病的医疗物资储备,但是面对严重疫情,常规储备难以满足应对疫情的需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影响全国。疫情爆发初期,医院医疗防护物资储备严重不足,造成一千多位医护人员被感染。医院亟须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意识和水平,落实医疗物资储备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危机,保持相应规模的防护医疗物资储备。
3、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19.81%,投资回收期(税后)6.58年。
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