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保政策的不断完善,目前全国人民的基础社保缴纳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职职工社保,也就是我们通过单位缴纳的社保。
另一类是我们非在职人员参加的社保,为城镇居民社保,也就是之前的新农合,这类人员范围比较广,覆盖人群比较多,多数人员为农民、个体工商户、学生等,在医疗就医的时候使用的频率比较多,但是如何使用自己手中的社保卡和如何报销,很多人并不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报销过程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单位是分级别的,不同级别的报销比例也是不一样的。一般一级(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为75%、60%、50%。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缴费满2年后,可分别提高到80%、65%、55%。(换句医院,报得越多些)。
医院的起付标准也不一样,这个需要根据各地的规定略微不同,一般三级元、二级元,一级元。这个起付线意思是超过这个金额才按比例报销,医院就诊,住院(必须是住院,门诊不报)检查、治疗共计花了1万,三级的报销比例假如是50%,
那么应该报销的费用就是-=*50%=元。
我们实际的花费就是=-=元。
当然在具体的报销时要比这样复杂一些。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入院和出院都需要哪些手续。
城镇医疗入院办理手续
1、入院证。一般由相关收诊科室开具,不清楚的可以问主治医生或护士站询问。
2、医保卡或者农合本。现在基本都有社保卡,无没有,可查询是否发放,不在自己手上,就在社保卡待发放点,发放点可以咨询当地人社局。
3、患者身份证。
入院手续一般需要在24小时内办理,所以病人安顿好以后,一定要到护士站询问,相关手续如何办理,需要哪些资料,超过24小时未办理,报销比例会减少20%。
城镇医疗出院手续
1、出院证。这也是由主治医生开具。
2、社保卡或农合本。
3、患者身份证和代领人身份证。
4、身份确认表和知情同意书。这两样东西一般在办理出院的时候跟主治医生要就可以,也有主治医生在办理住院的时候就给家属了,如果让家属保管的,一定要留存好。
身份确认表
知情同意书
5、交款凭证(押金条或者收据)。医院缴费的各种凭证建议妥善保存,各地要求不同,如果缺少相关凭着,补办比较麻烦,办过的应该都清楚,医院的生意真的太好了,少一样,也许都要一下午的时候来回折腾。
下面我们看看各项手续都提供以后,到底能报销多少钱,实例演示。
住院费收据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患者交了1万元的费用。实际发生的费用是.55元,报销以后共计退费.76,也就是说这次实际花费大约元。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算一下费用明细。
医院的起付标准是元,报销比例是元以下是53%,以上比例是72%,在元的费用中并不是均予以报销,还有.78元的自费费用不予报销,
所以应该报销的金额为=-=元
根据比例计算以内报销金额=(-)*53%=元
超部分=-=*72%=元
合计报销金额=+=元。
我们验证以下是否正确:-=元,和上面实际花费一样。
以上是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报销的金额,具体到每个地市、医院可能都略微有差异。所以当我们入院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一定要勤张嘴、勤跑腿,医院,你懂的,医院,你就多跑几趟吧,不要心急,报销的时候确实麻烦,心态端正,医院,咱报销的那点钱,他们不放在眼里,都会给我们的。
上文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也欢迎留言交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