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翠走了
那位全济南人都知道的、
曾为居民做了无数好事的
“小巷总理”陈叶翠走了
记者了解到11日晚20时56分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一居主任陈叶翠病逝享年62岁
陈叶翠,女,汉族,年9月生,中共党员,济南市历下区甸柳一居主任。年7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曾获全国司法部模范调解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个人、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山东省优秀村级计划生育专职主任、济南市三五普法个人、济南市残联先进个人三等功、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泉城巾帼十杰、济南市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首届泉城女性年度榜样慈善女性等荣誉称号。
12日上午,社区居民,自发送别陈书记。
灵车经过陈叶翠工作了29年的甸柳一居,前来送别的居民失声痛哭。
11月12日11:30,陈叶翠追悼会在济南莲花山殡仪馆举行。
“小巷总理”陈叶翠大事小情只要居民需要她都管
作为山东省首位直选产生的“小巷总理”,陈叶翠扎根社区29年来,始终把“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作为自己的工作信念,热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把社区变成了“近者悦,远者来”的和谐家园。
年12月,中央电视台多档新闻节目对陈叶翠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更是在《走基层·为人民服务新观察》专栏中,分别以《陈叶翠:给老百姓办事不分分内分外》、《陈叶翠:我是个现代的居委会主任》、《陈叶翠:把社区建成居民精神家园》为题对陈叶翠扎根社区服务基层的事迹进行了重点报道。
“在我们印象里,居委会主任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啥事都得管,所以他们被叫成“小巷总理”。但是我们在甸柳一居蹲点两个星期,还是没想到陈叶翠管得有这么宽,可管可不管的事儿陈叶翠可真没少管。”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在录制《走基层·为人民服务新观察》专栏时所写的《蹲点日记》上的一句话。
新闻片中的刘象乾老两口住的是企业80年代的自建职工宿舍,因为左右邻居把后院的地基垫高了,紧挨着院子正面又盖起了停车棚,也比老人的后院高,这下,一下雨这院里就成了蓄水池,水都直往屋里灌,只能靠个小水泵往外抽水。
“这个事情不该管,但是你老了,你在我们社区住着,我们就尽这个义务给你管。”陈叶翠一边说着自己不该管,一边加快脚步赶到二区四号楼。
这事以前是企业管,现在企业被兼并重组了,都移交到社会,关系还没理顺,属于都管都不管的阶段,这个遗留问题不好解决,可是没想到陈叶翠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这事对陈叶翠也不太好办,不过刚好社区正在给小院旁边的车棚做改造,老两口的院子就紧挨着。陈叶翠把归属问题放下先不论,马上联系施工队负责人。施工方看了院子,说能修,但是得需要5、6千元钱。得知能修后,陈叶翠便开始四处做工作,最终由老两口、企业和社区三方各出两千,将此事处理好。
从开始说这个事到小院的工程完工用了一个星期,陈叶翠足足跑了七次,让老两口的心病彻彻底底得到了解决。刘象乾老人特意拿出照相机,把这个过程记录了下来,留作纪念。
央视记者问陈叶翠,本来你认为不应该管的事,为什么会一口答应下来?陈叶翠说,老人碰到了难处就会特别无助,这个时候就需要别人多伸一把手,毕竟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嘛。
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陈叶翠一点都不含糊
陈叶翠曾在述职报告中这样提到:我向大家承诺,在这个岗位上我决不失职。“社区群众不能天天见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他们天天见的是我。我要是干得不好,他们就会有怨言;我要是干得好,他们就会对党有更深厚的感情。”
这种使命感,激励着陈叶翠每天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她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大事小情随时记下来。29年下来,这样的小本子有60多个多万字,摞起来有半米高。
历下区甸柳第一社区始建于年,是山东济南市的城市拆迁集中安置区,0.4平方公里的面积,却住着户、1万余人,其中离退休、下岗失业和困难群众占到30%左右。工作难度多大,可想而知。
从年到居委会工作,陈叶翠一干就是近30年。大到社区环境建设,小到下水道堵塞,陈叶翠从早到晚,就是围着居民的家长里短打转转。
年,位于社区的济南第二汽车改装厂片区改造,开发商拿着最初的拆迁安置方案找到陈叶翠,请她帮着做做群众的工作。
“你们设计的是啥户型?不是这家不通风,就是那家见不到阳光;卧室才7平方米大,安置房比拆迁房大不了几个平方米,就要多掏10多万元。我这一关都通不过,还怎么做群众的工作!”陈叶翠代表拆迁户直接顶了回去。
拗不过陈叶翠,开发商不得不重新设计安置房户型,前后共修改了11次。经过多次力争,利益得到保障的户居民,3个月内就全签了协议。
“回去量量你们家的厕所,再来设计老百姓的卧室!”她代表户拆迁户说的这句话至今仍被社区居民传为佳话。
“再大的官我不会去巴结,再穷的人我也不会看不起他。”
“居委会就是个群众自治机构,千好万好,不如让群众参与进来得好。”作为山东首位公推直选产生的“小巷总理”,陈叶翠认准这个理,“群众能把社区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管,这是最可贵的,也是我们这最大的特色。”
让群众做主,陈叶翠自个的腰板得先硬。社区里拆违章建筑,涉及哪个党支部书记,就第一个拆,接着拆党员的,最后才拆群众的。不管对方是位高权重,还是一介布衣,陈叶翠一碗水端平,谁有理就买谁的账。
陈叶翠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社区工作党建为龙头,党员要带头”。这话听起来有点大,但她觉得很实在。因为她有个目标,就是要把社区建成居民的精神家园。精神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要怎么做呢?
当时,不少企业正处在改革重组过程当中,许多职工从企业转向了社会,除了工资,生活精神都少人过问,人一下子没有了单位,没有了组织生活,没有了归属感。
陈叶翠先是组织了十几个文体小组,让大家愿意到社区来,接着她在文体队里组建党小组。很快大家就感受到了变化:小摩擦有人去化解沟通,活动大厅不用专人打扫,来的最早的走得最晚的多是党员,就连活动演出服怎么放都有人操心。
陈叶翠说,在基层工作20多年,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党的温暖,我们党的理念,能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就要看她们这些基层党员干部。
小区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能跑会做”展现担当
陈叶翠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记下来。“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但你要不解决,在他心里就是个大疙瘩。”凡是居民反映的问题,陈叶翠绝不当“老好人”,更不“捂盖子”,非要折腾个“底朝天”。
年,陈叶翠所在社区发生了一起火灾,当时58岁的陈叶翠跟着保安就冲上了楼。还好火苗很快扑灭了,原来,住在三号楼的一位老人中午出去接孙子放学,却忘了火上坐着锅。
火灾虽然不大,却把陈叶翠吓得不轻。缓过神来,她马上去消防大队请人来社区检查。陈叶翠所在的这个小区是建于年的老旧社区,道路不到四米宽,路边停满了车,消防车轻易进不来,更要命的是,社区43栋楼中仅有三栋配备了消防栓,再一检查,还没一个能出水。
硬件设施改造不容易,消防部门建议至少要先给每个单元配备灭火器。43栋楼要花五万块钱,陈叶翠算来算去,这钱居委会咬咬牙也能拿得出来。这事儿并没有到此画上句号,当天晚上陈叶翠又跑到了山东大学,找到了研究社会管理的老师一起研讨,这不光是掏钱的事,还得立项。
陈叶翠还真听教授的话,回去以后马上开会征询意见。就这样,陈叶翠又是跑大学,又是组织开会,又要挨家挨户一家几块钱地把钱收起来。足足忙活了一星期。
在陈叶翠眼里:直接买一批灭火器挂上只是简单的政府行为,而按照项目制让公众从开始到结果评估全过程参与,这才是现代的社会管理理念。
鞠躬尽“翠”死而后已一心向党被人们深深记在心间
“社区工作就是我的命,我就是死在工作岗位上也愿意。”这是陈叶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
这么多年,陈叶翠坚持在社区党员群众中抓思想政治工作,每周四下午的党员学习会,雷打不动,“人穷可以救济,可思想贫穷了就没法救了,人还是要抓思想。”
陈叶翠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山东大学的旁听生,同时还给研究生们当着实践指导老师。还多次跟着大学教授到加拿大、香港、澳门进行过社区管理交流。她的居委会也是山东大学和山东八所大学社会管理社工系列的教研实践点。
陈叶翠曾对记者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陈叶翠的带领下,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年7月陈叶翠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据了解,这也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颁发的最高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优秀党组织荣誉。
近30年里,虽然谁也数不清陈叶翠为居民们做了多少好事,但从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党的十八大代表,一个个荣誉见证了她的付出。如今,在陈叶翠的带领下,甸柳一居小区构筑了“一委、两站、两会”党建新模式,以楼院为单位,规定党员都要承担服务工作,社区41位楼长、位居民小组长大多也都交由党员担任,对社区重大工作进行讨论,实现了社区居民高度“自治”。
年11月11日20时许,陈叶翠因病不幸去世。这位33岁就投身社区工作的“小巷总理”近30年来扎根社区,将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全部奉献给了社区居民。(爱济南客户端记者:康玉坤)
(年12月26日济南日报版样)
她,扎根社区26年,把社区建设成了全国闻名的和谐社区;她,动过大小手术3次,经过6次化疗,进京参加十八大的时候戴的是假发;
她,作为山东首位直选“小巷总理”,个人荣誉无数,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她就是陈叶翠,一个58岁的社区工作者,现任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被誉为“社区党员心中的主心骨”、“居民心中的娘家人”、“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领路人”。
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是我市一位老先进、老典型,也是身体力行群众路线的时代楷模。最近,她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集中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济南日报再次派记者到历下区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以展示这位济南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弘扬认真扎实服务群众的优良品格。陈叶翠在社区管理服务中亲民爱民、敢作敢为的工作作风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以及“大事得到居民支持、难事得到居民理解、好事要让居民高兴”的工作理念,值得每个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12月20日下午6点,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华灯初上,寒风刺骨,正是人们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的时间。可经过了一天劳碌的陈叶翠,却带着社区里12个工作人员在甸柳一居社区活动室里忙活着,因为她组织的圣诞节社区假面舞会即将开始。
活动室里,只是墙上贴着拉花和气球,布置得简单而温馨,60多个家长正带着孩子在铺着报纸的房间里自制假面具。相对于布置的简单,假面具的制作流程却有些复杂,制作假面具之后,社工将孩子分为3—7岁和7岁以上两个组别进行踩气球比赛,再由社工带着孩子齐跳兔子舞。这时,陈叶翠把记者拉到一边,悄悄地说,“看见了吗?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年轻人不少吧?就是要让年轻人也了解社区、喜欢社区,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为了社区发展,陈叶翠可谓费尽心思。即便组织这样一个小活动,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而26年来的那多个日日夜夜里,陈叶翠的心里装着的,始终是社区里的那些居民群众。
在陈叶翠看来,计划生育工作已经不是“天下第一难”了,因为做拆迁工作比抓计划生育还难。“把老百姓方方面面的利益都牵扯进去了,很多人一辈子就这一套房,谁会轻易搬呢?关键就是要让大事得到居民支持、难事得到居民理解、好事要让居民高兴。”
于是,陈叶翠一边说着“我是个直肠子,既不做‘糊涂主任’,也不适合做拆迁工作”,一边走进了二汽改片区户居民的家中,做起了政府、居民、开发商之间的“沟通员”。她和几个社区党员一起,反复入户调查,一条条地搜集整理了多条居民意见。
在走访中,居民余洪喜告诉她,“51平方米的可以换到53平方米的房子,18平方米的也能这么换。要是这么分‘蛋糕’,不能怪我们有意见。”不仅如此,研究户型设计图后,她发现,一些户型有的房间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有的户型的卧室只有6平方米;还有置换后的房子只比老房子大两三平方米,居民就要再交15万元……
为了弄清楚到底哪样是合理的,陈叶翠测量了自家的卧室和卫生间,走访了许多亲朋和居民,发现卧室面积普遍在9—13平方米之间,卫生间则在6平方米左右。于是才有了这句在历下区党政干部间广为流传的名言:“请设计师先回家看看自己的卫生间,再来设计居民的户型!”
就像把一个小小的聚会办成内容丰富的“假面舞会”一样,陈叶翠拿出了一贯的认真劲。
“逼”开发商换了设计公司之后,陈叶翠又整理归纳起了居民的意见,开始做居民的工作。这时出现了一封举报信,信中说拆迁工作有黑幕,政府工作人员受贿。陈叶翠再次发飙了:“这不是胡说嘛!上学都学到腿肚子里去了?要举报就得拿出证据,搞污蔑可不行!”因为,“社区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的。”
最后,在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陈叶翠为居民争取到了3条权益:一是房屋置换的补交价格比市场价低,比评估价高;二是允许跨档选房,价格和置换一样;三是过渡费每月提高元,开发商要先交给政府部门代管,由政府部门代发。根据被拆迁房屋的面积,对应的选房分为6个档次,套内建筑面积越大,可选择的回迁房套内面积也越大,再加上政府的各种补偿款项,居民自掏腰包的部分也就一两万元。最后,拆迁工作得到了圆满解决,实现了和谐拆迁。
居民王英仙告诉记者,“为了拆迁工作,陈主任可没少跑腿,没少费心思。”光是协调开发商就修改了十几次方案,才实现了“征收补偿方案、征收工作流程、征收房屋调查结果、安置房源、选房过程、现场办公电话和人员”六公开。为了说服最后几户居民搬迁,陈叶翠在满是玻璃碴的路上不知来回走了多少趟,又是送过冬棉衣,又是送生日蛋糕。她和社区党员干部轮番上阵,终于完成了比“天下第一难”还难的工作。
年9月15日15时45分,随着7号楼室的张志敏选中了室内面积43.79平方米的G室后,二汽改片区拆迁选房工作全部结束。余洪喜告诉记者,这次拆迁选房,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所有部门真心为群众着想,扎实为群众办实事,政策公开透明,居民既放心也满意。“这里面可少不了陈主任的功劳。”而原住旧4楼的董伟甚至在抽中跨档选房的签后,就围着现场高兴地大叫大跳了起来,“跨档了!跨档了!”
可随着这些工作的结束,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陈叶翠的面前———因热源不足,二汽改片区住房的供暖不好解决。
这下子,陈叶翠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在历下区和甸柳街道的协调下,她找到黄台电厂争取热源,然后仅用3天时间,就收齐了户居民的配套费共计万元。这一举动一下子就感动了供热公司,他们看到了老百姓迫切的需求。“加上二汽改片区的配套费,差不多有万元。”于是,在今年为辖区居民铺设供暖管道的时候预留出了二汽改4.4万平方米的热源———管道加粗,方便年居民入住时直接开口供暖。提到这件事,陈叶翠这么评价,“开发商‘爽’了,社区和居民都痛快!让居民满意地搬走,放心地搬走。”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全面启动二汽改项目的时候,陈叶翠刚刚做完手术不足两个月。就在一遍遍做着拆迁调解工作之余,医院做化疗……
她常常在打完一个电话后,要在办公室歇半天。因为长时间站立,她的双腿出现了水肿,可从5月到9月,整整4个月,她一天未歇……
之后没多久,她就戴着假发去北京参加了党的十八大……
有困难找社区——经常和陈叶翠打交道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暴脾气、认死理。可她的暴脾气也分对谁。对社区里的歪风邪气,她一点也不宽容,“心比钢板还硬”;对有困难的居民,她的脾气“好得就像面条一样”。而对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她总是据理力争
曾有社区居民光着膀子、露着文身、拿着酒瓶,来居委会索要低保。“我困难,抓紧给我办低保!”陈叶翠一拍桌子,“光着膀子就有本事了?回家穿好衣服再来,不然再困难也不救助你!”他一下子被震住了,只好穿好衣服再回到居委会。
当陈叶翠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语气变了,像一个长辈一样教育道,“一个大老爷们要想有尊严地活着,就得有点事干,不能待在家里等救济。只要你愿意工作,居委会帮你联系!”
而对困难群众,陈叶翠像是变了一个人,有人亲切地叫她“大姐”,有人叫她“阿姨”。
年12月,社区下岗女工杨国云的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就在她沉浸在丧夫之痛中的时候,杨国云亲手抚养成人的侄子却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要把借来结婚的房子据为己有。面对这样的双重打击,一直在家做家务、看孩子的杨国云一下子懵了,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在社区里也没几个熟人,又没什么社会经验,她甚至想到了跳楼。
当陈叶翠听说后,觉得社区必须出面给她撑腰,不然杨国云的家就毁了。为此,陈叶翠多次到杨国云的侄子家中调解,但每次都被拒绝。万般无奈,陈叶翠支持杨国云积极应诉,并帮其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在第一次败诉,杨国云准备再次起诉时,她侄子却主动找上了陈叶翠,气急败坏地警告说,“我们家的事你少管,不然有你好看的!”这时的陈叶翠拿出了对付无赖的气势,“这件事我管定了!”随后,经过动员,社区内20多位居民出庭作证,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当杨国云拿到判决书的时候,一头扑到陈叶翠的怀里,泣不成声。
类似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近年来,李道鲁、张建华领到了3万多元“救命钱”;姜宗新拿到了迟到11年的房产证;郑福广夫妻找到了新工作,脱离了贫困,家庭矛盾也得到了解决;刘象乾、张静华老两口家的老院子积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件件事上都倾注了陈叶翠的心血,一天天起早贪黑换来了居民口中的一句“感谢”。
从年底开始,陈叶翠开始着手“零失业社区”的创建。说起这段往事,居民丁绪亭唏嘘不已,“当时我和主任在市区内挨个找大酒店和企业搜集用工信息,再回到社区根据失业人员信息进行推荐。曾经有一个保姆岗位,我们前后带了十几个人去试用才通过。”
陈叶翠告诉记者,“当时我心里是有思路的,就是‘先撒网、再收鱼’。最多时,一个月的时间曾安排过30多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是辛苦了丁老师和我一起跑。”
丁绪亭听闻连忙摆手,“只是退休了以后按照正常点上下班而已。”
让她俩感到欣慰的是,到年,甸柳一居已实现了“零失业”。社区里也成立了再就业促进会,无偿提供就业信息发布、就业信息洽谈、就业技能培训,并给予居民郑重承诺:只要不挑不拣,24小时内保证就业。
陈叶翠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人说我‘轴’,因为我是为社区着想,是为居民着想。如果把我的胸膛剖开,就能看见两个字———社区。只要听到了居民说出的‘感谢’,看到居民脸上露出了笑容,再怎么辛苦都值得!”
做工作贵在创新—别看陈叶翠是一位58岁的老太太,可在社区管理服务创新上,她可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我喜欢和有学问的人打交道,因为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需要指导。”而山东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张洪英则这样评价,“她已经成为了我们专业发展的一部分。”
对于甸柳一居和陈叶翠来说,年是具有革新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陈叶翠认识了山东大学社工系教授高鉴国和香港资深社工、山东大学顾问黄智雄教授,而他们则给甸柳一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年国庆节前后,我在市民政局开会,在座的还有几所高校社会工作系的系主任,我上台讲居民自治和成熟社区的发展。”说到这里,陈叶翠笑了,“虽然我希望有先进的理念把社区管理服务快速提升到新的层次,但是西方的理论著作真的看不懂。个案、小组、介入、接纳……我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甸柳一居该如何发展?社区服务该怎么提升?居民自治该如何走下去?”会后,陈叶翠和高鉴国第一次碰面就抛给了他三个问题。也正是这三个问题吸引了高鉴国,他立马就答应帮助社区发展。从此以后,陈叶翠就开始跟着高鉴国到加拿大、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社区管理服务经验交流。
而黄智雄则是在年元旦到济南的时候,靠陈叶翠在社区里管的一顿饭留住的。当天,黄智雄赶时间,只有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有空,陈叶翠赶忙打电话让居民准备菜。“一家拿一个,当天准备了30个菜。虽然都是咸鸭蛋、炒咸菜、香肠什么的,没想到却把黄先生的心留下来了。”
至此,奠定了山泉、基爱两家社工服务社入驻甸柳一居的基础。因为,高、黄二人分别是这两家机构的创始人。
年,孙成键成为第一批入驻甸柳一居的基爱社工,她也是基爱的筹建人之一。虽然她的工作地点现在已不在社区,但她却告诉记者,“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社区。陈主任要求严格、作风务实、雷厉风行、全心全意想着居民,这些精神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据孙成键介绍,基爱承担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关爱儿童成长,主要针对低保家庭,慢慢扩展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最初的挨家挨户做工作,告知他们为什么不收费,服务的内容和时间等,到第三年短短几天招满30个孩子同过暑假,发展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说起社工的发展,陈叶翠还讲了一件“后悔事”。因为当时分不清岗位社工和项目社工的区别,她曾让社工们一起干些填表、普查、打扫卫生、送通知等零打碎敲的活,结果引起了社工觉得委屈、她觉得社工能力有限的矛盾,甚至起过争执。“让社工和我一起走了两年的弯路。”陈叶翠说。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工,去年,陈叶翠报名参加了中级社工证的考试。有段时间,她天天把自己锁在自家卫生间里看书。“结果,政策法规和能力两项都考了70多分,实务这门只考了20多分。”这下陈叶翠清醒了,“本来认为自己在很多工作实际操作中还行,在理论知识上存在较大差距,结果还是有脱节。”
至此,陈叶翠彻底弄清楚了项目社工和岗位社工的区别。具体而言,“政府‘购买’项目社工的服务和岗位社工这个人,项目社工与西方的社工工作比较接近,而岗位社工则属于本土化的过渡,平时会处理一些政务。”
最让陈叶翠高兴的是,去年历下区投入万元购买了甸柳一居社工的岗位和项目,该区也将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全区社工的发展,社工的“春天”已在历下到来。
12月20日,记者在甸柳一居采访时,恰巧遇到陈叶翠正在和社工们一起讨论有关“四德”项目的立项问题。由于上级要求社区善行义举榜的年上榜率不低于85%,于是陈叶翠想到了将四德工程量化起来。比如,在职业道德上榜方面,社区和居民的工作单位取得联系,只要业务素质过关,在单位属于骨干的,不在社区里起消极作用的就可以上榜;而在家庭美德上榜方面,则结合社区妇联工作,与好儿媳好婆婆评选、和谐家庭测评等放在一起,既促进社区的和谐家庭建设,也把原本不好统计的东西量化了起来。
陈叶翠就是这样,常常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将全社区发动起来参与单线条的政府行为和“上级任务”,一步一步地将社区建设成一个“人和乐居”的和谐家园。
此外,这位58岁的老太太,既是山东大学的旁听生,还给硕士研究生们当着实践指导老师。甸柳一居现在已是山东大学等8所高校社工管理专业的教研实践点。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像山泉社工服务社驻甸柳一居服务站的社工刘红霞评价的那样,“她是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现代化老太太。”
事事做模范—社区居民这样评价陈叶翠,“她是从骨子里热爱党、热爱社区,是社区党员的主心骨。”记者仍然记得去年11月20日,陈叶翠从北京参加完十八大回到社区里的情景,数百名社区居民穿红戴绿、敲着腰鼓、跳着舞、唱着社区歌,齐聚在居委会门前欢迎她回来,等待她传递党的声音
现在的陈叶翠在社区里是一呼百应,可在年她刚被直选为居委会主任的时候,情况可不是这样。
当年,陈叶翠当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筹资5万元修整社区文化广场。她希望用场地把居民聚到一起,既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还能改善居民的精神面貌。
可一年过去了,社区广场上连个活动的人影也没有。“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只有场地不行,还要有文艺高手领着大家活动才行。”于是,陈叶翠一狠心拿出近0元买了台摄像机,早出晚归,一个个的公园转悠,把跳舞的、打拳的、扭秧歌的都拍摄下来,回家再一遍遍地看回放,找出自己社区的人,最后再挨个登门请他们回社区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陈叶翠就把几十号文艺骨干全请了回来,成立了甸柳一居第一个文化艺术团———甸柳星光艺术团。
时至今日,甸柳一居的文化艺术队伍已发展到了17支,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区的文艺会演并获奖,包括合唱、戏曲、快板、腰鼓、秧歌、太极等,吸引了社区0多名群众参与。这个以前可谓门可罗雀的社区文化广场上,如今基本上是“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新”。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让社区艺术团取得了点成绩,可陈叶翠又憋不住了。因为在她看来,文化活动确实是一个社区的灵魂,能够把社区群众拧成一股绳。但她真正的目的却是要把社区的“龙头”建设好,这个“龙头”就是党建。
当她把想法告诉大家的时候,却遭到了太极拳活动队队长王英仙的坚决反对,“退休后参加社区活动就是图个清闲、乐呵,还要搞理论学习太麻烦了!”陈叶翠告诉记者,“我们‘打了一仗’,最终王老师没有拗过我,活动队中的党小组逐渐建立起来了。”
没多久,王英仙就发现了一些小小的变化。社区活动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都是党员。有人自觉打扫卫生,有人制作袋子统一来装演出服装。遇到演出需要加练,和其他队伍之间也好协调了……“这些可不都是小事,但让大家心里暖暖的,像在家里一样。”
陈叶翠对社区的这个“发展经”有自己的理解,“社区不仅是居民活动的场所,还是一个培养居民素质的地方。我的目标就是把社区建成居民的精神家园。”
陈叶翠还提出了“活动为载体、服务为宗旨、自治为牵手、对外信息联络为发展手段”的思路。围绕着这一思路,陈叶翠绘就了一幅社区和谐的美好蓝图。
从文艺活动队的党小组,到党报读报小组、团拜会、垃圾分类“帮帮拿”小组,再到社区自治的“社区义务七大员”
(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社区建设策划员、对外信息联络员、群众文化组织员、群众文化宣传员、民情协调员、综合治理协调员),无一不是由党员担纲。在制度规范上,陈叶翠带领工作人员制定了“四议三评两公开”工作法,即凡属社区重大问题都要经社区党委会提议,在社区、驻区单位党员代表组成的党员议事会上商议,听取由楼长、党员小组长等组成的社区居民议事会的建议,最后交由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每年分季度、半年和年底三次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对决议执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然后把评议结果和改进措施向党员群众公开。
甸柳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丁晓红对此评价:“陈主任是一个有爱心、有激情、有办法、有创新意识的党员,她把社区当成家一样来建设、经营,把工作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在采访中,陈叶翠提及的一句话也让记者反复咀嚼,“社区是个大家庭,而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诚哉斯言!陈叶翠在工作中也把这句话告诉同事、告诉居民,大家共同努力。年,为整治社区的环境卫生,陈叶翠把整治方案、拆迁办法、工程进度交给居民共同商议表决。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先后组织召开了6次居民代表会议,实行“支部包片、党小组包楼、党员包户”的办法,分头开展工作,并和社区党员一起动员驻区单位和辖区内48家经营业户筹集资金余万元,甸新北路的22家饭店顺利被取缔,88个门头房焕然一新。
仅年上半年,社区范围内就拆除违章建筑60多处、面积近平方米,在整治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在采访最后,陈叶翠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除了要忙活年底总结以外,另一件大事就是筹备来年的“七一”活动。“每年的7月1日既是党的生日,也是甸柳一居最大的节日。活动将从3月持续到6月,由党员和群众编排的各种各样的歌曲和舞蹈都会陆续与社区居民见面。今年也要继续做……”(济南日报记者:王怀林黄佳杰)
(年4月11日济南时报版样)
她在居委会一干就是24年。没人说得清她是怎样成为社区勤务兵、服务员的,只有60多本写满家长里短的笔记本,记录她是如何践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座右铭的。
她是山东第一位直选产生的“小巷总理”。没人说得清她是怎样成为社区主心骨、当家人的,只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和济南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见证了她“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一定做到让百姓高兴”的公仆情。
她构筑了“一委、两站、两会”党建新模式,让居民在党委领导下实现了高度“自治”;她营造着“人和乐居”的环境,在一幢幢快乐与烦恼并行的楼群间、在一户户幸福与期待交织的家门里、在一条条汗水与泪水抛洒过的小巷中,演绎着一幕幕小巷大爱……她就是被称为“社区好当家”的济南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
因陈叶翠太忙,记者只能抽空采访她。3月28日、3月30日、4月1日,陈叶翠每天抽出一小时接受了记者专访。她语速很快,采访中电话、手机不时响起,不断有居民、工作人员找她。
让她坚守岗位24年的一场大雨
“用行动报答百姓对我的真情,为居民服务到老”
背景:年,33岁的陈叶翠告别在山东省地质一大队干了14年宣传干事的岗位来到济南工作。年,甸柳新村组建居委会,陈叶翠被推荐到甸柳一居。年4月1日,济南历下区首个社区党委换届成功,陈叶翠全票通过,再次被选为甸柳一居党委书记。在居委会,她一干就是24年。
济南时报:据说你来居委会的第一天差点儿哭了?
陈叶翠(接听一个居民再就业咨询的电话):确实是。那是什么环境啊?一间自行车棚改建的小屋,没水没电,几个老头儿老太坐着马扎办公,连张桌子都没有。我当时伤心地选择回家“赋闲”,在单位劝说下,两个月后才报到上班。
济南时报:看来到居委会工作当初你很不情愿。那后来如何下定决心让你24年没挪过岗位?
陈叶翠:年5月我爱人脚部受伤住院。出院那天下大雨,街上积水深到膝盖。担心爱人伤口感染,我只好和他在传达室里呆着。邻居看到,冒雨把90多公斤重的我爱人背上六楼。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干好,用行动报答百姓对我的真情,为居民服务到老。
直选上任后遇两次“下马威”
“居委会必须有威信,得到一定的尊重才能有作为”
背景:年9月14日,甸柳一居直选结束,陈叶翠以票当选成为山东首个直选社区居委会主任。
济南时报:当选后的心情怎么样?
陈叶翠:压力可大了!这个社区居民构成复杂,有单位职工、有拆迁安置户、有下岗的、有劳教释放人员……文化层次、素质高低不同。(两名居民走进办公室,审核再就业优惠证。其间,两个学校的实习大学生来商量一份汇报材料的内容。)
我记得年有一件事,一栋居民楼下水道堵了,十多人把当时的居委会主任围在中间,喊叫、吐痰、跳起脚来骂……居委会主任楼下路过时,居民往下扔西瓜皮。
济南时报:你上任后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
陈叶翠(接听来自甸柳办事处的电话,然后给同屋的副主任刘绍霞交代三天后党员大会的场地布置事项。):头一个月遇了两次“下马威”。因为没吃上低保,一居民穿着裤衩,光着膀子,露着文身来吵闹。我一拍桌子大声说,居委会里不允许你来撒野,回家穿好衣服再来。对方只好照办。另一个居民在申请低保时骂社会、骂政府,表达不满。我站起来说,凭这样的态度绝不给你办低保,哪有吃着娘还骂娘的?最终,这人写了检查书,检讨了自己的言行。
两件事后许多人都知道了,新来的陈主任不是“善茬”,想和过去一样到居委会撒野不行了。我觉得居委会必须有威信,得到一定的尊重。否则,一个在居民心中没地位的居委会难有作为。
持续三年的储藏室纠纷一朝解决
“管的时候人家得理你,否则就没法管理”
背景:光树“威”就行吗?显然不行。陈叶翠说,居委会要得到居民完全的信任并与居民心贴心,还要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济南时报:面对一个开放式小区,千头万绪。请回忆一下,上任后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什么?
陈叶翠:是个纠纷,持续三年的储藏室纠纷。(有两人来反映辖区某男与一女子感情暧昧问题。陈叶翠将他们领到一间无人房间,10多分钟走出来,她拿着一张纸条让记者稍等片刻,然后下楼了。10多分钟后回来,说那人不在,明天再调查。)当时一楼、四楼两户人家分配储藏室时产生矛盾,各不相让。我连续对两户人家走访,提出了解决方案。在纠纷即将解决时,四楼的叫来三个亲戚要动手打一楼的住户。我得到消息立马赶到喝住对方的举动。当众把解决方案公布,让围观居民清楚来龙去脉。在公众监督下,纠纷圆满解决。
济南时报:三年的纠纷举重若轻地解决了,人们怎么评价你?
陈叶翠说(笑):此后大事小情,居民都习惯让居委会做主。(连续接听了两个电话)人们常说“管理”,但管的时候人家得理你,否则就没法管理。让人家理你,你就要付出心血对待大家,为居民分忧解难。
取缔22家饭店还民安宁的夜晚
“整治中没有一名钉子户和上访户”
背景:甸新北路是社区的一条商业街,有22家饭店,夏天会有许多扎啤摊、烤羊肉的小吃摊。居民王爱华说:“喝酒划拳的弄到下半夜,打架的、随处小便的很多。下水道让饭店排出的油堵了,一星期疏通两次……”
济南时报:年整治这条街下了不少工夫吧?
陈叶翠:是。当时饭店排出的油把下水道堵了,厚厚一层,我这来斤的站上去跳一跳都担得动。我们六次召开居民和商户座谈,“支部包片、党小组包楼、党员包户”,挨家挨户走访,把整治方案、拆迁办法、工程进度公开商议表决。
济南时报:最终用了多长时间整治成现在这样?
陈叶翠:用了一个月。驻区单位和商户集资95万,88个门头整治一新,22家饭店被取缔。现在街上是中高档次的经营业户,不允许有高音喇叭打广告,不允许铝铁制品加工,杜绝噪音扰民。
济南时报:整治效果居民满意吗?
陈叶翠(历下区审计局来调研。陈叶翠召集相关人员介绍情况,领着去查看。15分钟后回来喝了一口水说,我每天不知道说多少说,嘴老干,还上火。一居民进门时听到说,这活儿也就你能干了主任,换个谁也嘴皮子磨破了……):我经常说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一定做到让老百姓高兴。这条街的整治拆迁中没出现一个钉子户、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这说明大家是满意的。
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开办“加工厂”
“不挑不拣,24小时内可就业”
背景:甸柳一居有“仁和人力资源服务站”,可无偿提供就业信息发布、洽谈和技能培训服务,与30多家单位达成优先安排社区居民就业的意向,并首创“再就业跟踪回访制度”。社区人下岗失业人员已全部再就业。
济南时报:你提出创建“零失业社区”。为什么有胆量这样提?
陈叶翠:我们有社区共建、协议单位,优先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基本可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还有社区“加工厂”,能提供再就业岗位。所以我才敢承诺―――不挑不拣,24小时内可就业,也实现了“零失业社区”。
济南时报:“加工厂”是怎么办起来的?
陈叶翠(接听手机,和对方讨论党员会的议题):最初是为解决智残居民李珍的就业问题。为她的就业我跑了三年,后来意识到不能光依靠社会力量,于是办了“加工厂”,主要加工包装盒、包装袋,李珍第一个被录为员工。后来吸纳其他劳动力,解决了部分40、50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济南时报:创业过程很难吧?
陈叶翠:刚创办时和人家签了一万个纸盒的合同,拿到材料就傻了。纸盒堆了一屋,到中午才加工0多个。按这个进度肯定不能按时交货。我发动居委会工作人员、全体党员义务劳动。干到深夜两点多,保质保量交了货,最终和这家公司签了长期合同。
济南时报:现在“加工厂”效益不错吧?
陈叶翠:一年合同量30万。李珍实现了就业,收入一个月七八百,有时能拿到0多。其他人员都在千元左右。
14年门头房租金只涨了元
“只要有人提涨钱,就会被我否了”
背景:甸柳一居商业用房集中在甸新北路,多私有,30平方米的门头房租金近0元。相邻的甸新东路直通解放路,地理位置优越,但30平方米房租0元左右。经营饭店生意的居民党某接手时房租元,14年后才涨到0元。
济南时报:为什么相邻两条商业街的房租如此悬殊?
陈叶翠(陈叶翠马上回答,居委会的房子当然要便宜):党某的这元钱还是去年刚涨的。甸新东路产权是居委会的,40多间门头房至少半价出租给社区无业居民,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我认为居委会有责任和义务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应主动担负让下岗人员乐业安居的责任!不能光想着挣钱。
济南时报:放在手边的钱不挣,是不是有的人不理解?
陈叶翠(笑):当然有。但居委会只要有人提涨钱,就会被我否了。
为一名居民医药费报销跑了近百公里
“群众的事就算有天大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处理好”
背景:陈叶翠随身带一个笔记本,随时把居民反映的问题记下来,24年来已写满60多本,厚厚的摞了一尺多高。
济南时报:笔记本里一定有让你难忘的事吧?
陈叶翠(想了一会儿,说太多了,记不起来了。又想了片刻。):就说李道鲁、张建华夫妇吧,他们是残疾人。年夫妻俩被确诊为癌症。我得知后拿着捐款箱走上街头,募得善款1万多,还到李道鲁原单位协调医疗费报销的事。由于细节问题一时报不了,我边搜集材料、补办证明,边骑车去协调。来来回回跑了近百公里后,终于有一天该单位负责人握着我的手说,一名非亲非故的居委会主任,为居民的事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这个忙我们帮了。很快,李道鲁夫妇拿到3万元报销的医药费。
我始终觉得,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就算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处理好。
一个晚上一封长信为了一对夫妻“破镜重圆”
“维护社区稳定,首先要维护家庭稳定”
背景:年,居民郑福广夫妇下岗。郑福广以酒消愁,打骂妻子。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一住一年多。郑福广和其母、哥哥等找到陈叶翠,希望她能救救这个濒临解体的家庭。
济南时报:这种家务事也找你啊。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陈叶翠(社区豫剧团团长来商讨汇演的情况,说现在大家更团结了。原来之前有人闹情绪,陈叶翠去谈心沟通后,矛盾解决了。):我请来社区民警,和郑福广谈了一个晚上,劝其改正酗酒的毛病。又到郑福广妻子的娘家走访,每次都吃了闭门羹。无奈,我让她孩子写了一封长信,打动了孩子母亲,最终夫妻俩“破镜重圆”。
济南时报:你的办法可真多。
陈叶翠(笑):我又给郑福广在一家公司谋到开班车的工作,还把居委会一间门头房低价租给他,让他妻子开了个快餐店。
济南时报:这种家庭纠纷你解决了多少?
陈叶翠说:数不清。我认为社区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维护社区稳定首先要维护家庭稳定。这些年,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在党委领导下实现社区高度“自治”
“树立离退休党员的新形象,要靠为民服务”
背景:甸柳一居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有直管党员人,其中80%以上是离退休党员。
济南时报:离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管理上有不同吗?
陈叶翠:这些党员上世纪90年代转入社区时,对社区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党员不亮明身份、不缴纳党费。社区党委冷静分析后认为,责任不在党员,要把党员管理好,首先要为他们服务好,要把他们凝聚起来。
济南时报:具体怎么做的?
陈叶翠(一名老年居民来咨询体检的问题):老党员王学恭反映他住的楼房水压低,三楼以上吃不上水。我们联系自来水公司,多次协调解决了困扰这个楼两年的吃水难问题;老党员王莉因房产权问题要带领居民到省、市上访,我们协调后让他们拿到迟到11年的房产证。社区党委的真情换来党员理解和支持,社区党员除少数行动不便的,都到党委报到,要求为社区建设出力。
济南时报:你们又如何组织党员为民服务的?
陈叶翠:我们以社区党员为主体,建立了政策思想工作指导员、社区建设策划员、群众文化组织员、综合治理协管员等队伍。前几年社区小广告到处是,党员带领群众组成“消癣队”,根治了这一顽疾;党员还带领居民组成治安义务巡逻队,配合社区民警巡查,社区多年没有发生居民楼和车辆被盗事件。我认为,树立离退休党员的新形象,要靠为民服务。
济南时报:听说你们有一套党建新模式并用来指导居民自治工作。
陈叶翠:对。我们突破了传统纵向管理的行政隶属模式,构筑了“一委、两站、两会”的党建新模式。“一委”是社区党委,全面负责党建工作;“两站”是流动党员联络站、在职党员活动站。“两会”是由5个党建共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工作联席会、党员议事会。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由社区单位党员代表、热心社区事务党员参加的议事会,对社区重大工作进行讨论。“一区”是党员责任区。以楼院为单位,规定党员都要承担服务工作,大多数楼长安排党员来担任。
济南时报:在这个基础上,你们还有一个党建的品牌?
陈叶翠:“四议三评两公开”是我们的党建品牌。“四议”是社区党委会提议、社区党员议事会商议、社区居民议事会建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三评”是党委班子自评、驻区单位评、所属党支部和社区党员群众评;“两公开”是决议内容公开、执行过程及结果公开。
济南时报:这个工作法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陈叶翠(接听一个电话、打了两个电话,安排三个支部党员会议的程序):社区任何工作都以这种工作法的程序来完成。“提议关”,由社区党委在听取党员群众及驻区单位意见并调查论证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议题;“议事关”,召开党员议事会就议题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达成共识,形成初步方案;“建议关”,初步方案交给社区居民议事会讨论,吸纳建议后修订完善;“决议关”,完善后的方案由居委会召集居民大讨论表决。
决议通过的事项都通过张榜、致居民的一封信、宣传栏、网络、通报等形式公开公示,公示不少于7天;执行过程和结果公布;决议执行结果公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印发调查表和测评表、设置居民评议箱,让党员群众、驻区单位打分。
济南时报:谈到居民自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陈叶翠(快言快语的陈叶翠沉默良久,声音低下去说太难了,难事太多了。她的眼圈也有些发红):不理解!来自于很多人的不理解。这个过程太难了。
成立甸柳第一社区星光艺术团
“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背景:年,在陈叶翠支持下,甸柳第一社区星光艺术团成立,下设戏曲、舞蹈、合唱、健美操等17个团队。
济南时报:人们印象中社区艺术团都是老头儿和老太太闹着玩。而你们在全区、全市多次汇演中获奖。是如何做到的?
陈叶翠(一名居民来谈心,10多分钟后走时说,主任你年龄不小了,干完这届别干了,在家好好休息吧,太累了。):为提高水平,我到泉城广场、四里山等群众文化活动点“偷艺”,用家用摄像机把人家的活动拍下来回来播放;还聘请了专业人士做指导、教练。
济南时报:原来是这样。创办艺术团目的是什么?
陈叶翠:我认为社区文化活动不仅丰富居民业余生活,还能帮助少数人走出精神误区。
济南时报: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陈叶翠:居民王利离异后非常自闭,单位效益不好,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动手术,还要养孩子,她情绪低落。后来到了艺术团,很快又能开心地笑了,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72岁的李菊芬整天闷闷不乐,动员她参加艺术团后,老人生活充实,她用干花作了两幅画送来,说自己虽无儿无女,但生活很充实、很愉快。
济南时报:看来社区文化活动的作用巨大。
陈叶翠(五名大学生参加完党员调查后,拿来一摞调查表,陈叶翠逐项查看分析并当场拿出解决意见,持续了10多分钟):对!社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舞台,社区工作者应成为居民的知心人和宣传员。现在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居委会理应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酒桌上的“哑巴”工作中的“铁嘴”
“对我来说最温暖的是家,我不是女强人”
背景:在居民眼中陈叶翠口才极好,能说善做,还有人说她是女强人,在家里肯定也非常强势。事实如此吗?
济南时报:大家都认为你口才很好?再不讲理的人经你一说都心服口服。
陈叶翠(大笑):我不认为自己口才好,特别在酒桌上,我就是“哑巴”,劝酒啊啥的都不会。我觉得要说服别人,让别人尊重你,要以理服人,以身作则。
济南时报: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你口才好,大家才服你?
陈叶翠:我认为大家服的不是我的口才,而是我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济南时报: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陈叶翠:我脾气不够好,眼里容不得一点儿沙子,做什么事都要完美,很执著,想做的事必须做好,还要最好。这让大家都很累(大笑)。我们居委会的人都很累。
济南时报:那在家里你老公一定很受你的气吧?
陈叶翠(大笑。对同事说,过去你们也这样认为,你来给辟谣吧):我老公怎么说呢?像个甩手掌柜的,家务活都是我的。对我来说最温暖的地方是家。我做面食很拿手,几十年来家里从没买过馒头,都是我做;我每天拖一次地,我做酸菜最拿手……我不是女强人。我的爱好广泛,琴棋书画都喜欢,等退休了,就会投入到我的爱好中去。(济南时报记者:赵双勇孙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