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尖子生出境留学等于人才流失
TUhjnbcbe - 2020/6/30 10:55:00

尖子生出境留学等于人才流失?


    据新华社电(潘旭、仇逸、李江涛)香港大学日前公布了今年内地招生情况,在录取的学生中有16位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状元”。与此同时,上一份调查报告称六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引发社会“人才流失”之忧。尖子生赴港或出国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能否将此同“人才流失”画等号?


    招生


    香港高校狂揽省级“状元”


    香港大学日前公布2013年内地招生情况,申请人数达到1.2万人,创历史新高,最终录取303人,其中有16位省级“状元”。据了解,目前,香港有12所大学在内地招本科生,8所招收第一批本科,4所招第二批本科。同时,台湾130多所高校在大陆招生。


    高等院校上海展示会组委会主任陕阳忠透露,省级高考“状元”赴港读本科并非今年独有。“香港高校非常看重内地的‘状元’,认为成为一个省的高考‘状元’,一定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育界人士分析,全球声誉和国际化教学是香港高校吸引考生的两大砝码。此外,学生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优质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国际化教学更是为今后申请去国外名牌大学留学奠定基础。香港的大学还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也是诱惑力之一,以香港大学为例,全额奖学金在本科阶段一般在50万元人民币。不过,90%的“状元生源”仍选择的是内地名牌大学。


    采访中,清华、北大的有关负责人以及许多教育界人士都指出,应该淡化对“状元”群体的关注。高考“状元”是在高考尺度下、学习维度上的优秀,不一定各方面全在前列。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了解到,这两个高校也已不统计有关状元的学业和就业情况。一来省级“状元”生源已“屈指可数”,二来由于地区差异,地市级“状元”的考分未见得是新生中的佼佼者。


    选择


    多数内地尖子生瞄准国外


    纵使本科阶段在内地就读,包括“状元”在内的尖子生仍瞄着国外高校。日前,中国校友会发布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他们大多数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


    来自山东枣庄的*秋园是2011年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目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下学期,她将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做交换生。谈及未来的规划,她说会选择读研。但考虑到经济类专业在海外名校申请奖学金不易,巨大的学费花销让她还未拿定主意是否出国。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名牌大学后发现,各校虽然未对尖子生出国情况做具体统计,但总体估计,出国者三四成,有些专业超过一半。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对近5年来高考“状元”的去向统计显示,这些状元在清华完成本科学业后,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出国留学,近一半继续留在国内读研。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说,近年来北大毕业生出国率很高,普通专业学生出国率约为30%,一些重点学科的学生出国率高达70%以上。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和密歇根学院都是成立不久的创新人才“实验特区”,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说,这两个学院本科生毕业后出国的比例都超过50%。


    对学术尖子来说,出国搞科研也是越来越普遍的选择。采访了解到,如今毕业留校教书的门槛也正“水涨船高”,研究生毕业想要留本校非常困难,出国不仅能享受国外科研环境提供的大量学术机会,而且,“海归”背景也成为进入高校执教的“捷径”。


    趋势


    尖子生留学现象或更加明显


    从高考“状元”到大学尖子,出境出国热引发社会对人才流失的隐忧。然而,采访的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不可将两者简单地画上等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吴坚介绍,近两年,学校年级前50名的优秀学生仅有一半选择国内高校,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人才流失”。他说,这些学生还处在受教育阶段。况且最后结果来看,不少学生最终还是回国发展。


    复旦大学就业办主任刘金华认为,应以开放心态看待尖子生留学,内地知名高校都在强调国际化办学,但毕竟学生出国后会有不一样的视野,为了受教育者考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满足相关的教育需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今后尖子留学的现象还会越发明显,对此,我们的教育也应在教育质量、教育氛围、学校管理、以及奖学金制度等方面正视差距,改革完善。

1
查看完整版本: 尖子生出境留学等于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