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假如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还能依靠谁值得深思
TUhjnbcbe - 2023/6/28 19:17:00

写在前面

衰老和死亡,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宿命。如果我们终将老去,该如何度过余生?安如意说,如果老去是必经之路,起码可以选择走上这条路时,依旧面带笑容。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风险日趋严峻。我们真的能做到微笑面对,从容走过吗?

最近,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在网上发布了一则求助帖——“妈妈有智力障碍,我到底该不该把她在锁家里?”

事件本身除了让我们看到心酸与无奈外,更多的还有担忧与茫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正在给每个家庭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截至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4亿,其中失能者超过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设想一下,如果家中一个老人不幸失能,除了高昂的医疗护理费用,甚至需要放弃工作,居家照顾老人,这是多么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我们常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看似玩笑的话,正在成为越多越多家庭所面临的真实写照。

那么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难题该如何解决,长期护理险制度的推行,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希望。

早在年,人社部就制定颁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15个城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掐指算来,试点工作已有5载,也取得非常积极的成效。从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报销水平总体为70%左右,覆盖近1.2亿参保人。

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但在试点过程中也逐渐显露一些问题,以下我们将分别从保障对象、护理内容、保障和支付标准等方面对部分城市待遇*策加以比较,以便大家对现行的待遇保障*策有更直观的了解:

保障对象

长期失能的时间界定:

承德、南通、上饶、安庆等城市的界定标准为,不少于6个月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

天津、成都、广州等城市的界定标准为,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且需要评估认定符合重度失能标准。

日照等城市的界定标准为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长年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医护人员提供长期护理服务30天以上。

苏州、石河子等城市的界定标准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稳定后,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员。

待遇保障对象范围界定:

上海市要求为60周岁及以上人员。

威海市要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不少于5年。

广州市要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暂停参保或终止参保的,不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成都和滨州等城市要求连续参加长期护理保险2年以上并累计缴费满15年。(各地还有具体要求,在这里不做详细展开)

总的来说在保障对象的界定上,各个城市存在一定差异,如果进行一定的整合统一,将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例如,统一时间界定为6个月。保障对象界定为生活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等。

护理内容

青岛市更加侧重医疗护理方面,例如定期巡检、特殊护理等。

天津和上海两市则更加偏向于日常照料,以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护理工作。

南通、苏州、宁波等城市则主要是按类型进行分类,例如:清洁照料、饮食照料、管道护理、清洁消*等项目。

总的来说护理服务项目各个地区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也可能会给未来*策实行整合统一带来一定困难。如果能够根据“最少必须”原则,对服务清单加以规范,将会给地方推行工作带来更明确的标准。

保障与支付

在了解各地方的保障标准与支付方式前,我们需要对长护险的基本运作模式有所了解,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各地的*策。

“长护险”的基本运作模式是:试点城市按一定比例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拨资金到长期护理保险账户,居民再自缴一定费用,省、市财*也进行保费补贴。该账户由商业保险机构运作,同时引入专业护理机构提供床位或者上门服务,由保险公司支付相应费用。

天津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需要入住护理机构的,每天收费70元,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承担70%。需要居家护理的。每人每月元,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承担75%。

上海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二至六级参保人员,可以享受社区居家照护。根据评估等级不同,服务频次也不同,例如二级,每周可上门服务3次,四级每周可上门服务5次等。

广州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入住长护定点机构,基本生活照料费用按不高于每人每天元的标准按比例支付;居家接受护理服务,按不高于每人每天元的标准按比例支付。

承德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在医疗机构床位接受护理服务,每床60元;在护理和养老机构接受护理,每床50元;居家护理服务,每日40元。实际结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按70%支付,高于部分由个人负担。

长春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在护理或养老机构接受长期护理的情况,职工医保补偿90%,居民医保补偿80%。

青岛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参保职工接受医疗专护、护理院医疗护理、居家医疗护理、社区巡护服务的报销比例为90%;一档缴费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和大学生报销比例为80%;二档缴费成年居民报销比例为40%。

南通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在医疗机构床位接受护理服务,照护保险基金支付60%。在养老机构床位接受照护服务,照护保险基金支付50%。居家接受上门服务,照护保险基金每月最高支付0元。

苏州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入住机构的重度失能人员定额标准26元/天,中度失能人员定额标准20元/天;居家护理重度失能人员定额标准为30元/天,中度失能人员定额标准25元/天。

成都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支付标准根据失能等级对应的照护等级确定。长期照护保险以照护等级对应的月定额标准为基数,按照机构照护70%、居家照护75%的比例进行支付。

齐齐哈尔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在医养护理机构,每人日定额30元,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60%。在养老机构每人日定额25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55%。居家接受护理,每人日定额20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50%。

上饶市的保障与支付情况:重度失能居家自主护理,每月元定额给付。需护理机构上门服务,每人每月元定额给付。由机构护理则不设起付线,每人每月元的定额支付。

总体来看,地方在保证和支付标准上按人头、按床日、按定额、按服务等各有侧重,希望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待遇保障标准。(以上为部分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长护险*策,仅供参考,更详细*策信息请以各地官方信息为准)

我国长护险的漫漫长路

长护险的推行必然会令整个社会的养老水平迈上新台阶,但这个过程可能相当漫长与纠结。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以更客观的态度去审视问题,而非盲目乐观。

从哲学的角度说,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是曲折的,长护险也不例外。早在6月份,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谈及长护险发展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他表示,“截止年年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已经覆盖1.1亿人,基金收入近亿,累计有万人受益,人群减负1.6万元。”单纯从收益人群数量来看,长护险试点五年来,累计受益人群在失能人群中的占比仍不足4%。

另外,年在15个城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时,曾提出利用1-2年积累经验,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制度*策框架,但目标失败了。所以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制度*策框架。

结合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长护险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另外世界范围内真正建立起全民长护险制度的国家寥寥无几。当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日本、荷兰、英国、瑞典等国家的经验依然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总的来看,长路漫漫一切只能说才刚刚开始。

长护险能彻底解决养老问题么

长护险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社保体系越来越完善,但对养老问题而言,长护险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首先,从本质上讲,长护险更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假如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还能依靠谁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