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医护到家rdquoAP [复制链接]

1#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上门医疗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了,轻松点点手机,可以打车、叫外卖、洗衣服…也有可能叫来医生。

当下,市面上已经有超过20个手机APP都在做上门医疗服务。

对患者来说,医院排队,医护人员能上门服务,省去不少麻烦,但是通过手机APP找来的医护人员可靠吗?哪些风险需要警惕?

怎么在app上找使用医护服务?

记者下午体验了手机软件“医护到家”,其主要服务项目有输液、打针、导尿、换药、静脉采血等多种。以输液为例,客服人员说,用户需要上传相关就医证明,十多分钟就能审核完毕,下单之后半小时之内系统就会就近分配护士。

客服:填写患者的信息,还需要上传您的就医证明,比如说您的处方、药品照片、病历和环境照片之类的。使用App就医,费用主要由患者自己承担,记者估算,以输液为例,医院两倍,但是比如换药等项目,在北京,线上操作可能价格更便宜。

上门医疗靠谱吗?

“医护到家”已经认证了超过3万名执业护士。客服人员表示这些护士,都必须具备相关证书和3年从业经验才能通过审核。听起来很靠谱的平台,真的靠谱么?曾在使用该平台半年多张护士(化名)说,上门医疗App被认为是老龄化催生的需求,但其实她接的大部分单子,用户都要求打美白针,老年人用户不多。

张护士:其实老年人的单子是没有的。老年人如果到了打针输液医院了,主要都是打美白针的。

据《新闻晨报》报道,“医护到家”APP网约护士在为用户王女士上门打美白针时,导致王女士输液后出现心慌、耳鸣、发冷等症状,两个多小时才逐渐恢复正常。王女士后来知道,这瓶美白针剂,必须用ml的盐水稀释,而那名护士却只用了ml盐水稀释。

张护士:打美白针的用户,是没有注射证明的,这个东西你去按什么去稀释呢,只能用户怎么说你就怎么去稀释了。

还有一些孕妇要求护士采血。张护士说,打美白针和做性别鉴定,其实都不符合法律规定。但是平台给护士派单,护士有时候不得不接。平台会抽取一部分费用,如果护士跑得勤的话,收入还不错。

张护士:孕妇她上门抽血是没什么用处的,准是做性别鉴定。平台的接线员根本不懂哪个能做哪个不能做,有单就接,还不允许你不做,你不做就屏蔽你账号。

医护到家对此回应称,在实际上门服务过程中,王女士并未向护士反映出现的症状。“医护到家”首席运营官魏贵磊说,对护士上门服务有明确的17项规定和十步操作法。打美白针的用户现在已经少多了,而且必须有处方,但是对于有些情况,平台也有难处。

魏贵磊:让抽血我们就去抽血,具体她抽血的用途是做什么,这个我们是不知道的。但她抽了血,如果上面没写去做婴儿性别鉴定,如果是写了肯定不去做,如果是没写,我们做了,然后她用做其他用途了,这个实际上对于我们这种信息服务平台来讲,是很难去杜绝的。

据法制晚报报道,在某app上,患者孙先生购买了基础套餐是元/次的输液套餐。护士只陪护20分钟,但是输液过程大约需要两小时左右。

而且陪护期间一旦出现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做到紧急判断和救治。原医院总护士长,莎莉母婴创始人罗莎莉认为:护士上门可以做母婴护理、高血压的检测、医院换药和瘫痪在家老年人的护理等等。但是上门打针输液,风险比较大。

罗莎莉:那么基本上护士都会进行输液,但是用的是什么药,有的一些药是有过敏的,有的是一些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风险就很大。美国的居家护理更多做的是还是生活护理和康复指导做得多。我国上门医护app,起步早,但是进展并不快。早在年,阿里健康就和滴滴合作,试水了一把上门医疗。彼时,厦门的上门康复、广州的U护、北京的医护到家等就开始了O2O上门医疗服务的探索。年至今,已经有大约20到30家APP涉足上门医疗服务。

“上门医护”仍有许多地方需规范

国家卫计委医*医管局医护处处长李大川曾对媒体表示,为了应对老年龄化社会以及医养结合的社会需求,医护到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能对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值得肯定。上海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护士与网约平台签约涉嫌违规,但网约护士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在法律和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上门医疗规模并不大,市场并未被激活。医生多点执业放开之后,护士多点执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上门医护的行业操作标准缺失,监管不到位,*策不明晰,恐怕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魏贵磊:就是整个行业指定的这种标准,由主管部门制定的这个标准和规范,还是比较欠缺的。

最近,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就印发《北京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年)》的通知,支持社会机构加入医疗联合体,类似于医护到家的护士上门服务模式得到了*策的有力支持。

但“互联网+医疗”要从“云端”接入“地气”仍需要更多的尝试和时间,一定要有制度的监管、标准的制定,把握好什么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医疗服务,什么是不能的,这样,上门医疗未来才会朝着良性方面发展。

央广记者:吴喆华、实习记者王崇荣、潘毅、周洪、傅闻捷、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