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产业链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19.86%。医疗设备市场依然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占比56.80%;其次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占比19.72%。初步测算,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亿元。从进出口数据看,年全年累计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总值.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出口医疗仪器及器械总值达.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41.5%。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远高于全球,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但由于行业下游对中高端产品需求旺盛,因此这些产品基本依赖进口。随着近几年行业相关*策的推动,国产医疗器械正在逐步提高竞争力。
从医疗器械产业链全景图来看,医疗器械产业链主要包括了上游器械零组件制造、中游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以及下游医疗卫生行业和家庭用户等其他终端市场三个环节,产业链看似简单,但是其下游涉及领域覆盖面非常广。
二、上游分析
(一)电子器件
1.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计量、存储等要求。我国的传感器起步相对较晚,在高端传感器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伴随着国内信息化飞速发展,同时国家将传感器技术列为重点突破的领域,近年来我国的传感器发展飞快。随着我国传感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粗略统计,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在年我国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可达亿元。
(二)材料1.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可以是天然材料、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复合材料。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能够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的性能、拓展医疗器械的应用领域,有利于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综合了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热点领域之一。2.组织修复材料在组织修复膜领域,人类自体组织,相同物种的器官和组织,相同物种的器官以及同种异体器官和组织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材料用于组织修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存在继发性损伤和供体有限的问题,逐渐被新材料代替。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组织修复膜主要是动物来源的材料和人工合成的材料。3.钢铁钢是高端医疗设备的基本材料。钢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年我国钢材产量13.亿吨;同比增长7.7%;到年,钢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5.2。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营业收入一直相对稳定,年1-5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万吨,同比增长23.7%。5月份,我国进口钢材万吨,同比下降5.8%,环比增长2.7%。1-5月累计进口钢材万吨,同比增长11.6%。随着我国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的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