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医药行业年中策略防疫复苏两手抓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ks_bjzkbdfyy/

(报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证券,黄卓,张林晚,李斯特)

一、医药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中药等板块表现较好

1.1行情回顾

回顾年9月30日至年5月31日,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标准(),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2.46%,在31个行业中排在第30位,同期沪深指数下跌15.92%,创业板综指下跌25.88%,医药生物板块跑输沪深指数6.53pct,跑赢创业板综指3.42pct。

分季度看,年Q4涨幅最大的是中药板块,上涨21.64%,受益于利好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叠加下游出厂涨价利好消息,中药板块走出独立行情,领跑医药各子行业。跌幅最大的是医疗服务,下跌19.54%,主要受CXO行业估值持续调整影响。

进入年,受大盘情绪面影响及持续下行,生物医药各子行业也出现大幅回调,1-5月跌幅最大的为生物制品板块,下跌27.36%,血制品企业主要由于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医院门诊和客流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血制品终端销售受阻;疫苗企业股价经历了大幅震荡,市场对新冠业务态度观念转变大,且非新冠疫苗接种受限于疫情管控,情况不乐观。

从个股表现来看,涨幅TOP20的个股多受益于新冠检测或新冠特效药,跌幅较大的多为个股性原因,所谓“疫情受益股”整体回调幅度较大。

1.2公募基金医药持仓环比略有提升

年Q1,公募基金重仓医药股市值为亿元,与Q4环比下降6%;医药股占所有重仓持股比例为11.58%,上升0.8个百分点。

1.3年Q1基本医保收入同比增长较快

截至年2月份,全国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4.8%,医保累计支出亿元,同比减少9.8%。年前两个月,医保支出累计同比出现下滑,预计受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集采的影响,医保付费标准方式更加高效化,医疗资源利用更趋合理。年前两个月累计结余率快速回升,结余情况改善。年前2月份,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结余达亿元,累计结余率为48.09%。相比年同期累计结余率提升14.15pct。

1.4年Q1医药制造业利润端承压

年3月,我国实现医药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6亿元、1,.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5.5%和减少8.9%,收入增速出现放缓、利润端出现下滑。我们认为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利润端受基数较高影响较去年全年明显回落,且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制造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利润增长缓慢,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

年3月医药制造业销售费用率为16.24%,同比下降1.35pct,预计受集采及DRG/DIP试点影响,医院端的销售费用节省明显。同期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72%、0.67%,同比分别下降0.03pct和0.12pct。

1.5医药行业估值处于近10年底部区间

截止年5月31日收盘,申万医药指数PE估值为23.34倍,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名第17。

自年7月开始,医药生物板块开始进入到箱体震荡下行趋势,估值较高的CXO等细分赛道开始进入到估值调整和消化期,带动板块估值回落,目前医药行业PE估值回落到年水平左右,为近10年历史平均估值低位,对全部A股溢价率跌到70.66%,低于历史均值64.69pct(年初至今)。

医药子行业估值分化,均已处于估值低位估值。截至年5月31日,医药各子板块的市盈率(TTM)中,医疗服务(47倍)、原料药(31倍)、化学制剂(28倍),高于板块整体平均市盈率水平,主要与行业景气度有关,如医疗服务板块CXO公司;生物制品(23倍)、中药(22倍)、医疗器械(17倍)、和医药商业(17倍)的市盈率较低。

二、年中策略观点:防疫复苏两手抓,变局时代的清晰主线

2.1、左手防疫:预防+检测+治疗,打造健全的防疫体系

2.1.1、新冠疫苗-基础免疫完成后,序贯接种或将成为主

战场随着多款新冠疫苗上市,以及各国政府支持,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年5月13日,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总量已经达到.95亿剂次,其中我国接种总量33.60亿剂次。全球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从年初的.71次提升至.51剂次,人均接近1.5次。其中接种率较高的地区包括:中国.66剂次、美国.11剂次、德国.83剂次、法国.46剂次、英国.76剂次,香港、巴西也从较低的接种率分别提升到了.32次(截至5.8)、.36次,印度则是持续保持较低接种率仅为.02次。

截至年5月12日我国接种总人数达12亿.5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2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1.3%、88.8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亿.7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2亿.6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44%、81.9%。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3万人。年全球大规模接种后,基础免疫已基本完成,尤其是年底到年初加强针接种后,年上半年疫苗接种量明显下降。

多样的变异提高了新型冠状病毒“清零”的难度和增加了疫苗更新的需求。变异毒株的突变方向能使病毒的提高传染性、重症率或产生免疫逃逸。由于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奥密克戎毒株年11月出现后迅速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奥密克戎毒株还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演化能力,迄今已进化出众多亚型。当前研究结果显示,中和抗体在面对奥密克戎时中和活性大幅下降,还需持续研发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在研发进行的同时,也需继续加强免疫,在我国绝大多数民众已接种了两针灭活疫苗的当下,我们认为mRNA疫苗或是序贯接种的重要选择之一,众多mRNA企业如沃森、康希诺、艾博、斯微等有望取得商业化突破。

根据WTO统计,截至年4月26日全球已上市近40款疫苗(我国已上市7款疫苗产品),在研新冠疫苗已有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以下对奥密克戎疫苗研发以及序贯加强疫苗的主要研发进展进行总结。

年新冠疫苗全球销售额超亿美元,根据全球各主要疫苗企业预测,年新冠疫苗全年销售额将略有下降。对于全球新冠疫苗厂商可谓是丰收的一年:辉瑞全年营收.88亿美元,同比增长95%,增幅主要来自于新冠疫苗以及新冠口服药Paxlovid;Moderna全年营收.71亿美元,同比上涨.12%,净利润为.02亿美元,同比增长.33%;我国疫苗企业表现也尤为出色,北京科兴和国药中生的灭活疫苗供应了全球新冠疫苗的50%左右。

截至年5月国药中生的灭活疫苗获得近个国家或地区的批准,北京科兴的灭活疫苗获得了61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批准,科兴年营收.75亿美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84.61亿美元,同比增长8.5%。我们认为在基础免疫完成的情况下,突变毒株致病性减弱的情况下,疫苗接种需求将从年巅峰状态回落,同时随着更多产品上市,市场竞争以及政府集采等影响下,价格逐步降低,导致未来市场规模逐年递减。

2.1.2、常态化检测下,检测能力持续提升

核酸检测常态化持续推进。5月20日,国家卫健委要求在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构建常态化核酸检测基础,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核酸检测时间要求从最短48小时到最长7天检测一次。

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检测的服务,同时更有利于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来提高检测预警的灵敏度,早期发现疫情,有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这是自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以及5月6日,国家卫医院等资源储备,健全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机制后,国家卫健委再次明确核酸常态化的要求。

在“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目前全国各地区正逐步推行核酸常态化检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宁波、南昌等地已陆续出台核酸检测要求,并加码建设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其中,杭州地区计划布设个免费核酸采样点,并要求市民每48小时测一次核酸,截止5月18日,杭州全市共设立采样点个,平均个人设立一个核酸采样点;深圳5月20日要求每3万人建设1个便民核酸检测点;上海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近个(截止5月13日);北京已经公布了个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截止5月11日),宁波已设置超过个核酸采样点(截止5月5日)等。

抗原检测有望助力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国内抗原自测产品在年3月中旬陆续放开使用,在短短2个月左右时间NMPA批准上市32款抗原自测证书,为上海、北京、吉林等地区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此外,全国各地正陆续推行核酸常态化检测、抗原检测为辅的模式,通过抗原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有助于加快复工复产。以上海为例,上海经信委于4月16日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要求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并在指引中列明抗原检测诸多应用要求,并要求企业最少储备14天用量的抗原检测试剂,进一步强化抗原自测产品的应用场景。

核酸检测能力持续提升。从年开始,全国PCR检测医疗机构数从年3月的1个快速增长至年的1.31万余个,全国核酸单管日检测能力从万份增长至万份。在检测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采样点网也在不断扩大,年4月,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安徽等地开展核酸常态化检测,加大布局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到5月13日,全国已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达到单管每日万管。

2.1.3、新冠特效药仍稀缺,国内外候选药物加速推进

国家卫健委于年3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在“抗病毒治疗”中增加辉瑞口服特效药Paxlovid作为治疗推荐,用于治疗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新冠口服药是目前新冠防治方案“检测+疫苗+特效药”中的重要一环,全球范围内已有辉瑞Paxlovid、默沙东Molnupiravir等新冠特效口服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变异及病毒学特点的变化,目前奥密克戎株感染病例已取代德尔塔株成为主要流行株。作为治疗的有效手段,新冠特效药在当下国内疫情多发情况下仍较为稀缺,加速其研发及上市的步伐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愈发重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刺突蛋白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入细胞。在已获批与在研的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中,作用机制以RdRp抑制剂与3CL抑制剂为主。目前,国内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工作进展较快的包括君实生物/旺山旺水VV、真实生物/河南师范大学阿兹夫定及开拓药业普克鲁胺等,处于临床III期阶段。

多肽药物属于新冠肺炎研发预防与治疗方面的新型药物。多肽是由氨基酸经肽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其在连接方式上与蛋白质相同,通常将含有氨基酸数量个以下。

以圣诺生物多肽新冠药物在研产品为例,根据公司公告,该药物靶点是冠状病毒S蛋白,S2亚基上的七肽重复域,作用机制是基于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状包膜糖蛋白(S蛋白)介导病毒对靶细胞的侵染过程。其S1亚基负责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S2亚基则发挥病毒与细胞膜融合的功能。S2亚基含有七肽重复域1(HR1)、七肽重复域2(HR2)等重要功能区,在病毒膜融合过程中,HR1与HR2折叠形成六螺旋束结构(6HB)以拉近病毒膜和细胞膜发生融合反应,从而使病毒的基因物质通过融合孔进入到靶细胞内。多肽新药物可与新冠病毒S蛋白HR1亚基结合,抑制六螺旋束结构的形成,干扰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防止病毒入侵细胞。

目前国内在研新冠多肽药物剂型主要为鼻喷剂及雾化吸入剂,相比常规形态的药物,吸入剂型给药方式无需经过体内代谢,在鼻腔及呼吸道即可发挥药效,安全系数更优,能够有力起到对新冠病毒的预防效果。

2.2、右手复苏:院内诊疗和消费有望迎来反弹

2.2.1、药店:业绩稳健,全年经营向好

21年业绩阶段性承压,全年实现稳健增长。年零售药店整体实现稳健增长,头部药房营收规模突破亿大关,整体收入端增速在15%左右,较年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1)高基数影响,20年疫情催化了防疫相关产品销售,年相关防疫产品销售下滑;(2)疫情局部反复,防控政策下,门店客流受到影响,且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的销售受到严格管控;(3)医保系统切换,对门店销售产生一定影响;利润端表现差异较大,益丰药房和一心堂同比增速靠前,同比增长在15-20%间。大参林利润端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有:(1)股权激励费用及可转债利息摊销影响对当期利润影响较大;(2)新开门店受防控政策影响,爬坡周期普遍被拉长,当期利润贡献不足。

22年Q1业绩符合预期,全年有望先抑后扬。22年Q1,在疫情局部地区发散且春节期间返乡潮造成客流下滑的背景下,零售药房龙头仍保持收入端10-15%稳健增长,同店增速呈现平稳恢复状态。进入4-5月份,随着局部疫情拐点出现,在复工复产的趋势下客流量回升有望带动业绩修复,22年全年有望实现先抑后扬,逐季加速。此外,疫情常态化下,各大药房大力发展线上B2C、O2O等新业务模式,线上业务高速增长,有望推动业绩长远发展。

门店扩张再提速,自建+并购双轮发展。21年零售药房龙头门店扩张速度有所加快,2家主要零售药房龙头新增加门店(含加盟门店)突破家,门店总数也突破0家关口,其中老百姓、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同比新增加门店///家,22年Q1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较21年年底分别新增加、、家,门店扩张显著提速。新增门店为公司业绩的增长起到支撑和保障,随着21年新开门店逐步进入到盈利释放期,为22年业绩增长持续提供动力。此外,进入22年业内也发生了多起重大并购,如老百姓收购怀仁大药房,健之佳收购唐人医药,益丰收购湖南九芝堂等,行业有重燃并购整合势头,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2.2、医疗服务:疫情短期扰动,看好眼科服务赛道

疫情短期影响压制需求,复工复产带来曙光。年Q1,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吉林、深圳、上海、上海等多地先后爆发疫情,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情况下,疫情爆发区域居民出行受限、医院门诊处于半停业状态,企业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各地疫情已经呈现出可控的趋势,复工复产正稳步推进,复苏预期加强,医院门诊停诊影响的医疗服务板块有望迎来恢复。

近年经验显示,医疗服务刚需足、恢复增长情况较好。以医疗需求更具弹性的代表性公司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为例,Q1疫情爆发公司收入显著下滑,分别同比下降26.86%、51.08%,随着国内防疫形势好转,居民、企业生活恢复正常化,20Q3开始压制的需求得到充分释放,Q3实现环比增长74.50%、31.08%,全年收入依旧实现高增。年Q1医疗服务高基数,年Q1在承压的基础上,部分刚需产品和服务体现出了强劲的业绩韧性。

此外,从医疗服务机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数据来看,20年3月全国解封后,迎来了一波强势反弹,虽然随着疫情的反复略有波动,但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基本保持在5亿人次和万人次以上。

国家对民营医疗服务支持政策没有改变。国家长期延续对民营医疗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一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规划限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牵头成立或加入医疗联合体。”及“探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意见中明确:“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扩大服务有效供给,培育专业化优势。在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以及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

老龄化及消费升级趋势下,提升对医疗服务多样化需求。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随着老龄程度的加深,对医疗服务需求会持续提升,给我国医疗资源供需关系带来严峻考验,优质民营医疗服务是对公立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有效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同时,目前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医院的定位是在保基本和保公平,不适宜在消费属性强的高端医疗领域介入过多,民营医疗将受益于医院溢出需求和高端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板块,我们尤其看好刚需属性强、行业景气度高的眼科赛道:1)近视防控形势严峻,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随着我国青少年学习负担的加重,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政策频出助力近视防控,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等方式获获官方认可。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近视防治指南》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青少年近视矫正手段主要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软性接触镜和硬性接触镜)、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以及低浓度阿托品。

3)眼科需求刺激眼科医疗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年-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亿元增长至亿元,随着全社会的眼保健意识增强,视光产业的市场空间广阔。

2.2.3、医美、生长激素、脱敏治疗:积蓄的需求将迎来

集中释放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医疗机构停诊(尤其北京、上海),医美以及其他常规医疗项目受限,医美消费者、过敏患者就诊大幅减少。疫情结束,恢复正常诊疗后,积蓄的需求将迎来集中释放。

下半年医美旺季到来,叠加前期需求积攒,参照年下半年以及年市场增速重回15%的情况(根据更美医美白皮书显示年市场规模亿元),年下半年医美行业将迎来复苏。医美旺季一般为下半年,毕业季(中学以及大学毕业)需求集中于7、8月份,十一黄金周也是另一个高峰时间段(绝佳恢复期),叠加前半年需求积攒,下半年有望迎来高增速。

轻医美已成为医美流行趋势。随着非手术轻医美产品的不断推出,质量效果不断提升,特别是其安全性高、恢复期短、客单价低等特点使得决策成本更低,疫情之下,更加获得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比不断提升,根据新氧白皮书年数据显示达49.2%,其中以光电仪器操作为主的紧致抗衰项目、以肉毒素注射为主的除皱瘦脸项目以及玻尿酸为消费规模前三位。相较于下游医美机构较为分散并且年受到政府出台的各项医美机构监管政策影响,受影响更小并且更加集中的上游产品公司营收在年取得了更好的增速,上游药械仪器上市公司医美业务营收增速。

跟医美情况类似,生长激素和脱敏治疗在疫情结束、诊疗正常后,迎来复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教育的普及,改善型疾病将普遍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国情下,对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通常被家庭摆在首位,生长激素和脱敏治疗越来越受到家长重视,渗透率不断提升。生长激素方面水针、长效剂型由于其良好的生物活性、疗效和依从性逐渐成为主流剂型。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拥有国内唯一的长效生长激素品种金赛增(水针剂),具有先发优势;安科生物的长效剂型已完成临床研究,处于申报生产前的准备阶段;其他主要长效剂型的研发情况:特宝生物目前处于临床II/III期,天境生物和维昇药业处于临床III期。

生长激素具有很强的消费属性,超过90%由患者自费支付,且院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故集采影响有限。考虑目前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根据沙利文数据国内长效生长激素的市场规模将在0年达到10亿美元。作为生长激素的龙头企业,长春高新年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25.30%,安科生物(短效粉针剂型为主)年实现营收21.69亿元,同比增长27.47%,持续保持高增速。

脱敏治疗方面,中国有3亿以上过敏疾病患者,检测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显著偏低,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年中国过敏检测市场规模近7亿元,浩欧博占据30%市场份额。过敏检测后则是进行相应治疗,相较于治标不治本的对症治疗,脱敏治疗可以纠正过敏带来的免疫失调,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患者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年脱敏药物市场规模约10亿,脱敏药物渗透率仍低,未来前景广阔。目前国内上市的脱敏治疗药物仅有3种,相较于ALK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和Allergopharma的“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我武生物的“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在安全性、便捷性、依从性方面优势明显。过敏检测龙头浩欧博实现营收3.18亿元,同比增长43.20%,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年实现营收8.08亿元,同比增长26.95%。

2.2.4、院内诊疗:诊疗恢复后有望反弹

疫情复苏对院内诊疗及药品市场有积极影响。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医疗机构诊疗人数与出院人数,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国内医疗机构的诊疗与出院人数均出现大幅下降,年1月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4.52亿人次,较年12月下降38.07%,年2月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2.45亿人次,环比下降45.65%。年3月起,随着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迅速上升,年3月诊疗人数4.83亿人次,较2月增长96.85%,年3月至年年底,随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就诊人数恢复至月度6亿人次左右,接近年疫情前水平。

导致医疗机构诊疗人数有所下滑,处方药、注射剂、中药饮片等药品的销售受到一定影响。我们认为,本轮疫情的复苏好转,有望拉动院内药品销售情况。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1)儿科用药。因儿童患病较成人疾病有一定差别,疫情影响的儿童用药问题,一定程度上将在疫情好转后由家长陪同患儿至儿科诊室进行问诊与解决;(2)注射剂。注射剂由于其特殊的剂型及对进针专业要求,在疫情好转、就诊情况回暖后,将有所放量;

(3)中药饮片。中药方剂需要医生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进行开具,疫情之下,有中药用药需求的患者问诊及开药有一定困难,待常规就诊恢复,中药饮片的销售将有所反弹;(4)院内制剂。根据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医院制剂生产出来以后,医院销售和使用。因此,院内制剂的销售在医疗机构就诊恢复的情况下,有望协同回暖。择期类手术有望顺势反弹,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