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集采启动,继脉支架后国家组织的第二单高值耗材供应改革
李星
8月23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联采办)发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文件(GH-HD-1)》(简称《文件》),确定人工关节国家带量采购将于9月14日在天津进行投开标。人工关节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于昨日上午十点在天津开标,这是继冠脉支架后,国家组织的第二单高值耗材集采。
对于本土厂商而言,借助这次集采,有望扩大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此次人工关节招采的产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按材质不同,这两种产品分为四个产品系统类别开展采购,分别是:陶瓷-陶瓷类髋关节产品系统、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膝关节产品系统。
这四个产品系统类别的最高有效申报价分别为元、元、元、元。
本次集采共有48家企业参与,平均价格由3万元左右降至1万元以内,平均价格降幅预计超过80%。
全场最高报价为上海博玛医疗的膝关节产品,该公司报出元的价格(1个髌骨假体元,伴随服务元);次高报价为武汉迈瑞科技的陶瓷-陶瓷髋关节产品,报出元(1个髋臼螺钉元,伴随服务元),这也是陶瓷-陶瓷髋关节类别的最高报价。
全场最低报价为天津康尔诺科技的合金-聚乙烯髋关节产品,为元(1个髋臼螺钉元,伴随服务50元);次低报价为上海晟实医疗器械科技的合金-聚乙烯髋关节产品,为元(1个髋臼螺钉60元,伴随服务元)。
对于这场人工关节集采的市场效应,很多行业人士感觉并不乐观。因为此前的冠脉支驾集采导致的一些供给弊端,9月6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官方网站还发文,针对近期有财经类媒体报道集采后中选支架短缺问题回应称,报道使用误导性标题,以偏概全“博眼球”,质疑改革成效。
为使公众了解实际情况,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联采办)披露年1月以来冠脉支架集采中选结果实施的主要情况。
文章表示,总体上看,中选企业根据医疗机构需求量认真组织生产供应,各种型号的支架总体供应大于采购需求。
(一)医疗机构使用情况快于预期。年1-8月,医疗机构共使用中选产品(全部为铬合金支架)万个,相较集采前去年同期数量(71万个)增长54%,使用总量已超过全国全年协议采购量(万个),患者切实用上了降价后的支架。
(二)出厂供应情况总体较好。年1-8月,中选企业已出厂供应中选支架万个,达全年协议采购量的1.8倍以上,为医院实际使用量的1.8倍。出厂供应量扣除医疗机构使用量后,流通和库存等环节达88万个,供应充足。从全国来看,各种规格的支架均有库存。集采前后,各种长度、直径规格支架的使用和出厂供应结构与年基本保持一致。
冠脉支架集采是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第一单,改革成效明显。一是群众获益明显。冠脉支架集采中选产品价格显著下降,群众负担显著减轻。据北京市测算,接受支架植入的患者平均个人负担下降1万元。同时,很多原本用不起支架、用不起铬合金支架的群众也用上了“质优价宜”的铬合金支架。二是医生阳光收入增加。冠脉支架集采后,部分原来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收费标准较低的省份上调了收费标准,叠加医保支付结余留用、支付方式改革等机制,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在工作量稳定的情况下阳光收入有所提高。尽管对部分医务人员而言,增长的阳光收入可能比不上原来的灰色收入,但阳光收入让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更有尊严,医院补偿机制。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集中带量采购有效治理了价格虚高问题,净化了流通环节,优化了营商环境。本次集采共11家企业参加投标,8家企业中选,获得80%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同时为未中选企业和新进入市场的企业留出足够的市场空间。
面对集采所带来的供给关系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也表示集中带量采购改变了原有的流通模式,需要生产、配送、使用等各方加强协作,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适应新的机制,在磨合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因改革而受到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