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周方案医疗信息化移动护理方案 [复制链接]

1#
彭洋现在哪里就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8/9241910.html

第一章服务方案

一.1服务需求的理解及响应

一.1.1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一.1.1.1系统内容

??医院信息化发展至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医院的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变革。但信息化应用对医护临床的支持还存在空白,医院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基本还处于手工状态,在护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如何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外,手工操作难免会出现各种差错,不利于医疗安全,对于护理的质量和绩效的考核更加没有数据作为依据。因此护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迫在眉睫,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放护士的劳动力,提高数据的共享和自动化、智智能化程度,实现高效护理、安全护理、有序护理,给病人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护士也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病人,从精神上给予病人更多的安慰。

??

??项目内容,具体包括: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运行维护以及相应的安装调试、系统集成、运行维护、项目验收以及技术培训,系统软件提供7*24小时的系统售后免费现场技术服务。

建设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现电子病历的移动化,让护理人员在临床服务中心实时采集数据和实时录入数据,优化医护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杜绝护理人员的医疗差错。

一.1.1.2系统特点

??结合现今大力发展的物联网+概念,让医院信息化定点办公,走向移动办公,医疗服务信息化延伸到病人床前。

按照国家信息化相关标准进行移动医疗系统的实施,推进和其他系统的对接。

遵循国家卫计委的电子病历标准,护理文书结构化,智能化床边完成,同时保证操作方便快捷。

??安全的防护应用访问控制,杜绝病*和黑客的入侵。

一.1.1.3系统原则

1)??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医院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设计上应具有相当程度的先进性和完善性,考虑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系统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处理系统升级带来的问题。

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实际业务需要,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

2)??资源共享原则

系统建设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成本投入的最小化,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以资源的共享为基本原则。对于原有的设备、网络、软件、数据等现有资源尽可能的加以利用,在原项目成果基础上完善和拓展,充分保护现有投资。

3)??功能多样性与一体化

整个系统的体系医院信息系统统一技术集成框架,医院信息平台的完整性,能够对所有软硬件之间进行有效、稳定、安全的集成。

4)??技术方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网络体系结构,安全体系等等,全部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5)??技术实现的安全性

医院相关部门的日常业务,为医院管理业务的开展和领导层决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因此系统在实现过程中遵循两点基本原则,即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操作安全可靠。

6)??系统可扩展性原则

由于在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数据变动、业务流程变化、软硬件升级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系统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可扩展性,防止由于数据、业务变化等因素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

7)??易操作和易维护原则

系统在实现过程中需考虑到用户层面的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在线帮助功能,从而减少复杂的培训过程。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管理人员在经过一定的培训后能独立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减少维护成本的支出。

8)??系统开放性

为了确保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系统的数据格式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一.1.1.4系统功能

??移动护理系统不仅仅能够帮助一线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工作,医院的管理者而言,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下面针对移动护理系统的功能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1.1.4.1识别功能

1、病人基本信息

??显示所选中的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护理级别、联系方式、住址、身份证号、主治医生、诊断、饮食、费用等。(所显示信息受his现有信息的限制)

2、移动端病区病人一览表

??用户登陆移动设备后,可以根据所属护理单元查看在区病人。因设备界面所限,本界面使用数据行的形式显示:病人姓名、床号、护理级别和是否体温过高。在权限较高的用户登陆时,可以进行护理单元的选择。

3、PC端病区床位一览表

??用户登陆护理系统PC端后,可以根据所属护理单元查看在区病人。在权限较高的用户登陆时,可以进行护理单元的选择。在本界面上,可以用床位卡的形式表现:姓名、性别、床号、护理级别、是否体温过高和待进行手术。(需手术预约系统配合,或从手手术医嘱获取)

4、腕带扫描识别

??病人扫描识别,用户(护理人员)使用移动设备扫描病人腕带条码后,移动设备界面切换到病人基本信息一栏。

5、病人分组管理

??将本病区病人分配给相应责任护士(在移动、PC终端上,需权限)。护士使用PDA时可以选择自己的责任患者进行查看。

6、病人流转

??支持病人的床位的流转,及时记录和跟踪病人的床位信息。

7、腕带打印

??病人腕带打印,用以标示病人身份;有出入院处全院打印和病区内补打两种模式。

8、床头卡打印

??打印病人床头卡,主要根据等级护理做护理巡视及床头识别。

9、等级登记护理巡视

??病人出入病区进行扫描登记以便追踪病人情况。

一.1.1.4.2输液医嘱执行

1、新医嘱查看

??在护理系统的pc端的病人一览界面中,可以在医生下达新医嘱后在床位卡上进行提示。

2、医嘱拆分之输液瓶签打印

??病区配液的模式中,护理系统PC端可以和住院电子医嘱对接,按给定的时间频度和医嘱有效期,将医嘱按照频次拆分后,产生输液类医嘱的瓶签(根据经验,80mm*50mm的瓶签显示效果最好)。瓶签信息包括:床号、病人姓名、用药方式、频度代码、用药日期、当天第几次用药、药物名称、剂量、单位、规格。

3、输液准备之备药扫描

??病人输液用药成组药品的扫描。

4、输液准备之复核扫描

??输液配药的复核扫描操作。

5、输液准备之护士站收药核对

??护士对病人输液用药成组药品的扫描。

6、医嘱执行之输液用药核对

??护理人员在输液类医嘱执行前首先扫描输液瓶签上的条码,再扫描患者腕带条码,当两者匹配后继续用药(同时记录用药时间和用药人);如不匹配进行提醒。推荐在输液的开始和技术均进行扫描,数字化记录两者的真实时间。

7、原始医嘱查看

??查看医生在电子医生站中下达的原始医嘱。

8、医嘱执行记录查看

??在PC和移动端查看护士对于病人医嘱执行的相关记录,用于责任追溯(包括:已执行、未执行等医嘱查阅)。执行计划包括穿刺时间、穿刺人、异常记录等。

9、医嘱执行巡视

??对执行用药患者情况的查看及一般情况的基本操作,包括暂停,继续,终止,录入滴速和异常情况。

10、输液巡视单查询、打印

??按照医嘱对患者输液用药进行输液巡视单的打印。

11、医嘱补执行

??因某种原因(比如手术室外出用药、血透室用药等),护士对病人用药未能通过PDA执行,在PC端进行补录。

12、执行提醒

??输液医嘱执行结果提醒。

13、输液执行单查询、打印

??按照医嘱对患者输液用药进行输液执行单的查询、打印。

14、执行结果回写

??将输液医嘱执行结果回写至HIS或电子病历系统中。

一.1.1.4.3非输液类医嘱执行

1、医嘱执行之针剂用药核对

??护理人员在针剂类医嘱执行前首先扫描针剂签上的条码,再扫描病人腕带条码,当两者匹配后继续用药(同时记录用药时间和用药人);如不匹配进行提醒。针剂由于执行时间较短,不需要记录结束时间。

2、医嘱执行之口服药用药核对

??护理人员在口服药医嘱执行前首先扫描口服药签上的条码,再扫描病人腕带条码,当两者匹配后继续用药(同时记录用药时间和用药人);如不匹配进行提醒。(由院方协调包药机厂商与投标商完成标准接口)

3、标本采集

??对样本采集时病人身份的核对,完成采集后交接给护工扫描核对,检验科接收样本。记录各个环节执行人及执行时间,支持在PC端追溯过程的查询统计及报表打印。(由院方协调HIS或LIS开发商与投标商完成标准接口)

4、护理医嘱执行

??护理人员扫描患者腕带,列出该患者需要执行的护理医嘱(小治疗),护理人员点选其中一条,表明已经执行,可计入工作量。(护理医嘱一般不打印条码)

5、输血执行核对

??护理人员在血液类医嘱执行前首先扫描输血药袋上的条码,再扫描病人腕带条码,当两者匹配后继续输血(同时记录输血时间和输血人);如不匹配进行提醒。

6、标本采集执行单

??根据标本采集流程(采集、送检、接收)生成可追溯的采集记录,可根据不同查询条件进行记录查询及标本采集执行单的打印。

7、输血执行单

??根据输血执行记录生成输液执行单,可按不同条件进行查询、打印;

8、治疗单查询、打印

??支持针剂、口服、护理医嘱执行查询、打印。

9、采集信息回写

??将标本采集信息回写到HIS或LIS系统中(由院方协调HIS或LIS开发商与投标商完成标准接口。

一.1.1.4.4生命体征管理

1.体征批量采集(仅PC端)

??根据批量采集的的病人体征信息,并根据体征待测提醒列表,批量录入到系统中,生成体温单,并可进行体温单打印。

2、体征床旁采集(移动端)

??病人体征信息的床旁实时采集,采集体征信息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出入液量、血氧饱和度、疼痛、各种引流管、体重、各类住院事件。具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