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药品流通行业的特殊一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医药改革的重要一年,更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的艰难一年。我省药品流通业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年)》、《关于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的行动计划》、《浙江省提升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功能推进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全覆盖改革方案》、《浙江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策指导下,不断转型创新,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新技术,加速格局重塑、降本增效,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指标虽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态势。
一、运行分析
1、药品流通行业规模和结构
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多项统计指标比上一年度均有所下降。药品流通企业七大类商品购进总额.43亿元,比上年下降15.85%;实现销售总额.98亿元,比上年下降3.29%,入商务部药品流通直报系统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82亿元,比上年下降2.78%。
-年浙江省药品流通行业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趋势图
截至年,全省有药品批发企业家,比上年增加51家;药品零售连锁公司家,比上年减少9家;零售药店家,比上年增加家,其中连锁门店家,单体药店家,连锁率54.71%,比上年提升1.8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6.5%的连锁率。
2、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品类和对象结构
年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西药类占主导地位,销售品类和销售对象结构如下:
数据显示,销售品类结构变化不大,而销售对象结构中,对医疗终端的销售下降,对零售终端的销售增幅较大。
3、七大类医药商品购存结构
年七大类购进总额.43亿元,同比下降15.85%,期末库存额.91亿元,同比下降37.64%。
4、行业集中度
年主营业务收入(直报企业).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有23家,比上年减少1家;1亿以下57家,比上年增加1家;前十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占64.40%,比上年占比增加0.39个百分点;前三十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占83.35%,比上年占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批发企业前10位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占批发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70.19%,比上年上升1.77个百分点;零售企业前10位销售收入76.75亿元,占零售销售收入总额的66.54%,比上年下降6.11个百分点。显示批发的集中度有所上升,而零售的集中度下降。
5、行业盈利水平和综合实力
年利润总额58.29亿元(直报企业),比上年下降5.51%,其中排名前十家企业占利润总额80.75%,比上年占比下降4.67个百分点;前三十家企业占利润总额94.54%,比上年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
销售利润率3.48%,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
全省药品流通行业资产总额(直报企业)为.57亿元,比上年增长8.98%,比上年增幅上升0.51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8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流动资产.10亿元,比上年增长3.94%;所有者权益.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
6、医药物流配送
根据商务部药品流通直报企业(56家)统计数据显示,共拥有物流中心76个,比年增加7个,物流中心仓库面积77.19万平方米,常温库占30.93%,阴凉库占61.02%,冷库占2.15%;年度配送货值(无税销售).28亿元,其中冷链产品年配送货值83.73亿元。
7、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迎*策利好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家*策层面,对医药电商已持全面支持的态度,准入制上已大大降低了药企开展电商业务的门槛,未来医药电商充满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年直报企业(22家)医药电商业务销售总额6.89亿元,占医药销售总额的0.41%。其中第三方平台销售额3.97亿,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7.62%;B2B订单总数笔,同比增长58.29%,订单转化率97.02%;B2C订单总数笔,同比下降37.86%,订单转化率91.95%;B2B网站活跃用户量个,同比增长67.03%,B2C网站活跃用户量个,同比增长22.29%;B2B业务基本上都是西药类,B2C业务也主要集中在西药类,其次是中成药和医疗器材类。
二、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并购重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在国家*策的推动下,医药流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两极分化的步伐加快。一些具有优势的大型药品批发企业一方面迫于形势所逼,必须设法弥补由于*策因素导致药价降低而损失的销售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抓住有利时机做大做强,这些企业必将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手段,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加销售网络的广度与深度,扩大销售量,提高医疗终端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
“带量采购”推动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由国家主导的带量采购订单,在资金能力、医院覆盖率、配送时间及配送点位对流通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促使订单向医药流通行业的巨头集中。
2、医药电商进入快速成长期
现阶段国家*策层面,对医药电商已持全面支持的态度,准入制上已大大降低了药企开展电商业务的门槛,未来医药电商充满机会。特别是年的疫情催化医药电商的快速成长,同时药品网络销售市场的竞争也会非常激烈。医药电商已经推出O2O(线上→线下)、B2B(企业→企业)、B2C(企业→顾客)、FBBC(工厂→企业→顾客)等多种销售模式。随着药品网络销售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药医院药房、实体零售药店、线上零售药店的三国时代。
3、传统零售加快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药品零售进入稳步发展期
医院药占比管理的原因,选择到零售药店购买常见病、慢性病药物的人增多。多种有利因素促进零售药店稳步发展。但零售药店也需要居安思危,积极主动地向“医药新零售”转型,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商务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将传统的零售药店向DTP专业药房、分销专业药房、慢病管理药房、智慧药房、无人售药柜、人脸识别等新零售领域转变,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专业的、一对一服务,通过消费升级与“信息-数据-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和药品零售药店专业服务能力和经营效益的大幅提升。
4、批发企业向零售业务延伸
药品流通企业为拓展业务和增加客户,以并购重组的方式拓展外延。一些批发企业同时发展零售业务,不断向终端市场渗透。
5、国采、医联体医共体联合采购压缩了流通企业的配送收入
集采降低了药价,势必也会降低医药流通企业的配送费收入。大流通企业只有提高运营效率、横向纵向挖掘市场,提高覆盖率来降低成本,而中小型流通企业降本增效的空间越来越小。
6、货款回笼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由于医疗机构拖欠货款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上升,资金回笼情况不容乐观,企业资金成本不断提高,根据商务部药品流通直报系统数据显示,年我省年末应收账款.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周转天数71天,比上年又增加了8天。
7、专业化队伍建设亟待提升
年我省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髙学历层次、专业人员比例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有医药专业知识和营销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十分短缺。根据入商务部药品流通直报企业数据统计,年全省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从业总人数的1.52%,比上年同期上升0.17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24.08%,比上年同期上升2.55个百分点;具有大专学历的占36.27%,比上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执业药师占从业人员16.32%,比上年同期上升1.94个百分点;物流师资格人员占物流从业人员3.03%,比上年同期下降3.89个百分点。
三、药品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1、医药流通行业前景看好
药品流通业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和人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医疗健康知识的日益普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快,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人们对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医药健康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药健康产品及服务市场必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浙江省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亿元,医药流通行业前景看好。
2、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凸显院外渠道价值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完善统一支付*策,确保药品得到合理支付,减轻患者负担,优化经办管理服务,医药零售行业有望通过处方流转承接国谈药品落地,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药事服务,能够更好地接洽商保的多元支付体制,促进医保资源重新配置,同时《意见》医院与药品间利益关系进一步脱钩,零售渠道议价能力进一步增强,率先对接处方流转平台、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与上游工业合作空间加大,在品类和渠道方面实现全方位、专业化的深度合作,DTP、特慢病药房等多元化业态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3、零售药店的发展趋势
在阿里、京东、邮*、美团等电商平台及企业巨头纷纷加入药品零售行业,电商冲击零售市场的大环境下,促使线下实体药店逐步开启互联网+药店时代,建立自已的销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
中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老年人将会是医药和健康产品消费的主力*,而他们也是慢病患者的主要人群,面对客户结构的变化,零售药店要建立其慢病管理中心,留住慢病患者,成为药房的固定客源。
大健康时代男女老少都开始注重养生保健的消费,为医疗保健药品提供潜在市场,大健康的“健康”不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健康的心理、生活、饮食等方面,衍生出药店+保健品,药店+化妆品,药店+健康食品等多种经营模式。这样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使药店必须更加专业,突破传统药店的理念,跟上时代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专业药事服务能力
随着行业发展,社会进步、医药科技水平提高,药品批发、零售、物流、电商四大业态更加需要专业型、技术型、多门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药品流通企业要坚持“人才兴企”的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多渠道、多元化引进、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断提升药事服务能力。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
数据来源: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药品流通直报系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