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业报告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产生的病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510/4172048.html

医疗机器人的定义和作用

医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通过独自编制操作计划,并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同时,具备医用性、临床适应性以及良好的交互性。

医疗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和扩展医生的能力,具有减少误差、更具安全性、可以模拟手术、实现全面护理的作用,在机器程序下设定的速度、准确性、可重复性、可靠性以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相比传统医护人员更具优势,一个机器人不管用得多久,都不会疲劳,它在第一百次使用时的准确性,也与第一次使用时一样。医疗机器人的发展一、发展历史及现状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年利用工业机器人辅助定位完成的神经外科活检手术,首次将机器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自此开启了医疗机器人的新纪元。医疗机器人属于高端医疗器械,具有高技术壁垒、高准入门槛、高附加值等特点。我国医疗机器人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非治疗服务机器人以及其他机器人等,其中康复机器人占主要比重,比例达到41%,其次为辅助机器人,占比为17%,手术机器人占比16%,非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8%。以下通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情况来看医疗机器人的发展进度。年5月,意大利进行了第一起无人操作的机器人手术;年6月,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开发出了第一个拥有力反馈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年9月,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中心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骨脉管系统机器人手术,它没有复刻人手的动作,而是在按下按钮后自行操作。年,我国开始引入外科手术机器人,目前主要是部医院才有引进,昆明医院、浙江大医院等医院均引入了达芬奇医疗机器人。整体而言,医疗机器人在我国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导入阶段,无论是机器人本身的技术还是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都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二、人口老龄化促使医疗机器人加速发展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快速发展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达到5亿。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人口预测的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年的7.63%持续增加到年的34.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年的4.91%持续增加到年的28.1%;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由年的6.59%持续增加到年的22.36%。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养老难成为我国面对且亟待处理的社会问题。近日,为应对养老难问题,工信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近年,医疗机器人成为智慧养老模式下的首选养老设备。缘于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智慧养老系统已覆盖全区5个社区1个街道,向居民免费发放智能养老陪护机器人近台。居民对社区引入陪护机器人一举动纷纷表示好评,一老人说,一个人在家难免孤单,如今有了机器人小乐,可以语音订餐、理发、线上问诊,“寂寞了,还能叫它唱个歌”。除陪护机器人外,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康复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都将得到更普遍地应用,例如穿戴式“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搬动物品,康复机器人可以协助老人更好地恢复肌肉运动等等。有统计机构的数据预测,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将突破亿美元;到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以上。国际医学专家预测,未来还有望出现纳米机器人,实现“显微”治疗或直接定向给患者的患病细胞递送药物。届时,医务机器人就能成为我们家庭保健医生,实时通过传感器监控人体健康变化、在医患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人工智能时代下,可以预测,医务机器人将来可以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药O2O互联网医疗企业将突飞猛进,同时智能医疗产品将利用5G技术、AI技术、物联网实现智能医疗一体化。三、医疗机器人产业链分析医疗机器人产业链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为机器人零部件,主要由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减速器、系统集成构成,目前国内主要依赖进口;中游为医疗机器人整机的生产制造;下游供给于智慧医疗市场的需求端,主要应用于医疗的手术、康复、护理、移送病人、运输药品等领域。在中国医疗机器人企业覆盖的业务中,位于中游的医疗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中,主营康复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的数量占比较高,均超过30%。国内已有10余家康复机器人企业完成一轮或多轮融资,整个赛道国内大概有20~30家企业,竞争激烈,且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企业之间将从临床进度、技术优势、营销能力、销售能力、产品价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此外,医疗机器人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北京、深圳、上海三地汇集了我国医疗机器人领域近半数的优秀企业。综合区域分析,京津冀地区13家、长三角地区19家、珠三角地区16家、中部地区9家、东北地区5家。京深沪三个一线城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长三角地区由于在医疗设备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市场渠道,已经占据医疗机器人领域区域发展的制高点,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紧随其后。医疗机器人未来趋势一是交互能力、感知能力全面提升。当前很多的医疗机器人产品还处于比较“被动”的阶段,只能简单地作为一款辅助工具来运用。未来,随着医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脑机交互、5G网络、AR/V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入融合,有望提升与医生、患者之间的交互水平,并对数据、物体和环境等有更精准的感知。二是小型化、柔性化得到更快发展。目前,医疗机器人产品基本都比较“庞大”和“笨重”,因此主要应用于一些比较宏观的场景。不过,很多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已经在积极推动医疗机器人的小型化和柔性化,希望借此可以进一步丰富医疗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为一些微观场景的医疗诊治提供帮助。编者结语虽然医疗机器人发展势头迅猛,但仍处于导入为主阶段,此外,市场上现有医疗机器人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缺乏制造规范性和验收标准,国内医疗机器人要赶超,必须要另辟蹊径,换道超车,去构建医疗机器人创新生态的挑战。

更多“行业报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