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用防护服行业概述
医用防护服一般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医用防护服广义上包括了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穿戴的各类服装,如: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以及防护服等。根据应用环境及功能不同,医用防护服对于液体及细菌渗入有不同的标准等级,所采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按照基本功能大致可分为重复使用型和用即弃型(一次性)两类。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防护服属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用品行业,保障人类避免受各类伤害的防护服饰。根据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纳入防护功能器械类,对应版分类目录中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子目录中的一般医疗用品中检查手套、指套。而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又从属于低值医用耗材。
二医用防护服产业链
医用防护服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聚丙烯(PP)、聚酯等原材料;中上游产业包括PP无纺布、熔喷布及平缝机、包缝机等生产设备;中游即医用防护服制造商;下游涉及医用防护服的各类流通渠道,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医院与药店、电商平台等。
三医用防护服行业*策环境
在医疗器械管理当中,基于风险,我国通常把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风险低的或基本没有风险的属于一类,由地市级药品监管机构备案;中等风险的医疗器械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注册审批;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属于三类,由国家药监局直接负责组织审批。医用防护服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实施注册管理。
目前中国医用防护服相关的标准有17条,而医用防护服对应的标准为GB-《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所有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必须按照此标准进行制造。该标准中不仅对防护服的外观做了规定,还对防护服的液体阻隔功能、过滤性能、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服用性能和舒适性能等做了严格的规定。
四医用防护服行业社会环境
医用防护服属于医用耗材,是在为病人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医用材料。因此,行业的发展环境与下游应用环节息息相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医院就诊和住院人数情况,都会对行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需求变化。另外,医疗卫生费用投入程度也会对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五医用防护服行业技术环境
医用防护服制造技术涉及上游原料工艺、中游加工工艺及投入下游应用前的消*灭菌技术。生产医用防护服主要是利用平缝机、包缝机和压胶机等机器,将符合防护要求的非织造布经过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工艺处理,并经“三拒一抗”(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静电)功能性后整理、制作成含有连帽上衣和裤子的医用防护服
六医用防护服行业发展趋势
相较于国外防护服测试标准,目前我国的一次性防护服测试标准较为落后,导致我国生产的高端防护服只能先经国外权威机构检测再返销国内,成本也随之上升。因此,我国呈现出防护服出口产能高于国内产能的局面。未来,我国医用防护服行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保障国内供应。
目前,国标医用防护服生产大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但最大的缺点是需要很长时间通风以去除残留,整个灭菌时间较长,通常需要7-14天,而采用钴60或电子加速器辐照灭菌,无污染、无残留,不含有放射源,灭菌时间可缩短至1天以内,且与传统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相当。据悉,发达国家生产的一次性医疗用品40—50%采用辐照灭菌。在快速灭菌新技术、新*策支持下,医疗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未来或将从“应急替代”成为常态,推动医用防护服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作者:王萌萌,初级规划师中智科博(北京)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
智能聚集以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