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强,则城市强。实体经济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也是崂山区建区27年来不断跃迁的重要法宝。5月18日,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动员会暨“项目落地年”观摩总结会上,青岛要聚焦13条重点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5月24日,崂山区召开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暨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动员大会。会上干货满满,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亮点频出。在区市层面,崂山率先发布实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七大产业链及四大专业化园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配套扶持政策、五大攻坚行动。
01振兴实体经济
崂山区吹响冲锋号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六个城市”的战略任务,把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作为全市未来五年十大重点工作之首。4月27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打响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发令枪。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为夯实实体经济根基,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结合崂山实际,崂山区制定了《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崂山区提出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集聚区”、打造“两个强磁场”、迈上“三个新台阶”。“一个集聚区”是指高水平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到年,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5%。“两个强磁场”是指打造“企业强磁场”,“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独角兽、瞪羚企业累计达到10家和25家。打造“要素强磁场”,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以上;新引进各类顶尖、高端人才人。“三个新台阶”是指规上工业总产值每年提升亿元,到年突破亿元;制造业占比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到年达到2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提升至亿元。《三年行动方案》共有33条新政,四个“率先”彰显崂山区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和勇气,更凸显出崂山区新时代创新精神。四个“率先”的背后更有着崂山区发展的底气和优势。今年一季度,崂山区实现生产总值.9亿元,同比增长7.2%,全市增速排名从第9上升到第2,进步明显。崂山速度,缘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全市锚定的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七大未来产业,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狠抓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以“四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后劲足。崂山区提出,要紧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的目标,加快塑造“崂山智造”“崂山服务”品牌新优势。
02“七剑齐发”
崂山瞄定七大产业链
树立发展目标,崂山区又如何出招呢?在本次大会上,崂山区提出要坚持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提出重点发展7条产业链。其中重点布局四大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4条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突出全产业链条发展与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并重,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总规模突破0亿元。7条产业链,犹如古龙武侠小说中的“七剑”,每一把剑的剑锋刚劲,挥舞起来气势如虹。一虚拟现实产业。宛如游龙剑,天下最锋利的剑。崂山区支持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引进传感器、光学镜片等关键器件生产企业,支持歌尔大力发展VR、AR/MR整机产品,推动光学镜片及光学模组、传感器模组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推动聚好看等发展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分发等产业。到年,产业规模达到亿元。二、人工智能产业。宛如莫问剑,象征智慧。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青岛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重点围绕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慧城市等本地优势场景,发展先进计算、智能芯片、物联传感、视觉技术、语音识别等产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到年,产业规模突破亿元。三、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犹如舍神剑,生命力强,无坚不摧。崂山区要重点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船舶海工、纺织机械等领域装备设备制造,提升集成创新能力。推动能源管理、冷链物流等特色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到年,产业规模突破亿元。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如同青干剑,奇钝无比,剑锋已到。崂山区支持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开发海洋创新药物,推动内窥镜、国产CT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业链,构建健康检测、健康干预等新模式。构建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核心,以个性化健康管理及服务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到年,产业规模突破亿元。提升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聚焦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坚持规模化、数字化、品牌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做优做强三大产业,产业总规模突破0亿元。五、现代金融产业。好比日月剑,日月剑是七剑中最亮的一把剑,并且会越打越明亮耀眼。崂山区支持金家岭金融区开展政策制度创新,开展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拓展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各类生活消费场景的应用覆盖。到年,产业规模突破亿元。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如同竞星剑,招式新颖,攻防自如。崂山区依托高端智能家电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围绕智慧医疗、交通、教育等智慧城市领域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信息技术集成服务等。到年,产业规模突破亿元。七、文化旅游产业。形似天瀑剑,行云流水,境界天成。崂山区将推动在线经济新业态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原创精品内容创意策划与制作,培育新文旅衍生产品产业,擦亮“智慧文旅”崂山品牌。到年,产业规模突破亿元。此外,崂山区提出要积极布局发展新兴未来产业优质赛道,第8条产业链是未来产业。积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双碳战略等领域布局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储能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氢能源产学研基地建设,推动以低轨卫星为主体的高中低轨卫星海洋应用物联网落地,抢占未来产业优质赛道。会上,崂山区还公布七大产业链共20家链主企业名单,并举行授牌仪式。崂山区锚定7条重点产业链,组建7大产业链专班,“链长”牵头组织编制产业链招商计划,完善“链长”主管、专班主抓、要素部门协同的招商促进机制。
03四大园区
为实体经济搭建最好舞台
确定产业链,还要推动项目进园区集群发展,把专业化园区建设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提振器”。在本次大会上,崂山区提出要按照“产业统筹布局、一园一业发展、领导顶格协调、要素主导保障”的原则,高水平打造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健康四大专业化园区,推动产业链集聚集约发展,四大专业化园区亩均税收达到万元以上。虚拟现实产业园。位于株洲路中段,青银高速以东,总占地面积约1亩。围绕“新极核、强磁场、活力城”三位一体发展定位,聚焦虚拟现实硬件配套、终端设备、内容制造及应用等关键细分领域,谋划全产业链条发展,加速推动虚拟现实整机、光学模组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产业基地、创新中心、宜居社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聚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年,园区实现产值亿元,成为全球VR第一园。人工智能产业园。位于株洲路西端,海尔路两侧,总占地面积约3亩。聚焦人工智能重点核心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依托海尔家庭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加快易来智慧照明总部、软控智能绿谷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十佳场景示范”项目,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到年,园区实现产值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位于株洲路东端,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核心,总占地面积约0亩。加强软件信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突破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基础软件等细分领域,做强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智慧城市等领域产业生态,加快推动国际创新园二期、智扬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招引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潜力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打造中国软件名园。到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亿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布局于崂山区株洲路片区、创智谷片区和健康城大北海片区。株洲路片区支持黄海制药、华仁药业等链主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创智谷片区加快整合蔚蓝生物、博益特、琛蓝生物等产业资源,壮大产业链规模。推动黄海制药三期、生物协同创新中心、医院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依托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引进国际国内医药健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拓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打造全国生物医药健康示范园区。到年,园区实现产值亿元。崂山区要以“产业链专班+平台公司+基金”模式推进四大专业化园区建设。由四大产业链链长主抓,产业专班统筹抓好专业化园区建设。每个专业园区确定一家区属平台公司,建立园区建设、招商促进、管理服务专业化团队,以“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要求,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双招双引、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工作,建设国内一流的专业化产业园区。
04五大行动
着力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
对首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强”的企业,最高给予企业万元奖励;对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于获批次年给予万元奖励;新建楼宇投资商或运营商与区政府签署关于楼宇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经济贡献等指标履约协议,按照计容地上建筑面积50元/平方米,给予最高不超过0万元的投资奖励;新引进的世界强中国总部,最高给予万元一次性奖励……会上,崂山区还公布了《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崂山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四新经济”集聚区建设的奖励办法》、《崂山区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崂山区促进高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奖励办法(修订)》等政策。崂山区发展实体经济,快马加鞭,不断加码。会上,崂山区还提出了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重大项目招引、生态体系搭建、要素保障五大行动。借助开工建设的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崂山区将开展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实施重点领域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工赋青岛落地实施,支持奥利普、宇方等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开展相关行业数字化赋能诊断服务,推动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传统动能提质升级。崂山区要加速实施株洲路转型升级,推进一汽解放青岛研发基地、艾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20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工业楼宇,发展都市工业、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展老旧低效商务楼宇改造行动,加速导入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传统商贸平台化转型。着力发展平台经济,以能链、品物科技为培育样板,加快推进传统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孵化一批现代商贸领域全链条服务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区。推进完成中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建设,实现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强化企业培育。加速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精准扶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创新型企业,新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省蹬羚企业10家。推动场景数据赋能。开展“数源数治数用”行动,在融资、交通、健康等领域开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试点,推进数据交易流通。探索举办“数据赋能”场景对接会,定期发布文旅、健康、金融、工业制造等示范应用场景,实现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常态化。强化总部项目招引。大力引进区域性总部企业,着力推动一批国内外强、央企、省内和沿黄龙头企业、大型金融机构等在崂山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推动楼宇产业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做专做强一批商务楼宇、商业楼宇、工业楼宇,打造高效能产业空间,新增税收过亿元楼宇不少于15座,其中,新增税收过10亿元楼宇不少于3座。持续发挥产业联盟效能。依托20家链主企业,聚焦7条重点产业链,分别成立产业联盟。推动2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强化金融服务实体力度。充分发挥科创母基金杠杆效应,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对重点产业链实施股权投资,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化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协同。实施“顶尖人才引领工程”和“高端人才培育工程”等人才专项工程,探索“企业提需求+政府给支持”模式,定制化引进7条重点产业链“高精尖缺”人才。每年引才聚才2万人以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崂山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五区同创、勇当排头”的发展思路,提出到年,全区GDP突破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亿元,两个指标均增长5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城市之间的竞争聚焦产业主赛道。产业引领未来,实干铸就精彩。下一步,崂山区将树牢“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鲜明导向,坚持政企携手、拼搏实干,坚决打赢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攻坚战,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积蓄新动能、厚植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