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澳华内镜研究报告国产软镜领域龙头,技术驱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西证券,崔文亮、王睿)

1.厚积薄发的国产软镜龙头,业绩重回快速增长

1.1.厚积薄发的国产软镜龙头

澳华内镜成立于年,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围绕内窥镜诊疗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产品布局,长期坚持底层技术创新和跨领域人才培养,突破了内窥镜光学成像、图像处理、镜体设计、电气控制等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推出AQ系列、VME系列、可视喉镜、纤维内镜等一系列软镜设备产品,已经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打破国外厂商在软镜领域的垄断。同时产品也已进入德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此外,公司持续推进4K超高清软性内窥镜系统、内窥镜机器人、3D软性内镜等领域研发。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内窥镜设备和内窥镜诊疗耗材,其中内窥镜设备包括内窥镜主机、软性内窥镜镜体和内窥镜周边设备。内窥镜主机和镜体包括AQ和VEM系列产品,均为澳华自主品牌;内窥镜周边设备包括CO2送气装置、内镜送水泵、智能测漏仪、气腹机、宫颈内凝器等,包括澳华和子公司WISAP品牌;内窥镜手术耗材包括支架类(消化道支架、气道支架)和基础耗材(胆道引流管、消化道导丝、细胞刷、活检钳、高频活检钳、异物钳、圈套器、清洗刷等),其中支架类耗材主要为常州佳森品牌,基础耗材主要为杭州精锐。

股权结构清晰。目前顾康直接持有12.71%股份,顾小舟直接持有16.3%股份,同时顾康、顾小舟通过小洲光电间接持有2.35%股份,顾康、顾小舟父子合计控制31.36%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目前顾小舟任公司总经理,顾康任公司董事长。其中小洲光电是公司设立的核心员工持股的持股平台,年在该平台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绑定公司和核心技术人员、管理层的利益关系。小洲光电共有22名股东,多数为公司部门总监及以上职级管理人员。目前该平台持有公司2.35%的股权。

股权激励目标较高,体现长期业绩信心。年1月19日,公司发布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66位核心骨干人员授予权益总计万股,激励对象主要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此次激励绩考核目标A为//年收入分别不低于4.4/6.6/9.9亿元,对应同比增长26.8%/50%/50%,净利润端/年分别不低于万元/万元。业绩考核目标B为/年收入分别不低于6/9亿元,且净利润不低于/万元。激励目标较高,有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也体现长期业绩高增速信心。

1.2.业绩有望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由于新一代产品AQ-的放量及并购内窥镜耗材及周边设备公司的贡献,公司收入从年的1.3亿元快速增长到年的2.98亿元。年受到疫情影响,营收下滑11.58%,但年已恢复增长,全年营收增长31.82%。H1由于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对于产品推广及物流运输等产生影响,收入增速放缓至13.92%,预计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业绩有望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公司产品主要产品分为内窥镜设备、内窥镜耗材和内窥镜维修服务,其中内窥镜设备占比从年的82%提升到年的87.53%。内窥镜设备又可分为主机、镜体和周边设备,镜体和主机占主要贡献,其中镜体占比稳中有升,从年的47.3%上升到年的52%;主机占比从年的28.22%下降到年的16.88%;周边设备主要是公司年收购欧洲子公司WISAP生产,占比从年6.49%提升到年18.8%。

公司毛利率逐步上升,从年的61.50%上升到年的69.29%,主要因为规模效应和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年推出的高端产品AQ-毛利率80%以上;内窥镜耗材毛利率上升主要是因为毛利率较高的常州佳森支架产品占比提升。

公司销售费用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销售规模增加所致,随着新产品AQ-上市在即,需要销售渠道搭建,产品前期推广布局,预计销售费用投入仍将持续增加。管理费用率持续上升,主要因为公司人员扩张,股权激励费用、新厂房折旧摊销和上市中介费用所致。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年达到14.22%,也是公司新产品AQ上市在即需要更多研发投入所致。

2.软镜市场高景气度,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2.1.软镜用于消化道领域,技术壁垒较高

内窥镜是临床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医务人员可使用内窥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具有较广的应用场景。相较于传统医学,微创和无创的医学提高了诊治效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是医学技术发展的革命性进步,也预示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内窥镜设备常搭配内镜诊疗手术耗材使用,在内窥镜检查或手术中起到活检、止血、扩张、切除等作用。按照镜体是否可以弯曲分为硬管式内窥镜和软性内窥镜两大类,硬管内窥镜不可弯曲,主要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软性内窥镜常经由人体天然腔道深入体内,镜体较长且需具备一定柔性,光电信号传输距离较远,镜体插入部直径较小且功能集成丰富,对设计工艺及制造技术的要求更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可以分为消化内镜、呼吸内镜、普通外科内镜、关节镜、脊柱内镜、泌尿外科内镜、胸外科内镜、妇科内镜、鼻咽喉科内镜等。

电子软性内窥镜设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内镜主机:图像处理器和光源;2、镜体:胃镜、肠镜等;3、其他:CO2送气装置、内镜送水泵、监视器等。内镜设备通常搭配内镜诊疗耗材同时使用,可以实现取组织活检、微创手术治疗等目的。内镜设备可以重复使用,内镜诊疗耗材通常为一次性使用。电子内镜的工作原理:主机装备的冷光源所发出的光经镜体内的导光纤维导入受检体腔内,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接受到体腔内黏膜面反射来的光,将这些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图像处理器通过图像信号处理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出受检脏器的内镜图像。

2.2.软镜行业景气度高,多因素促进市场扩容

根据EvaluateMedTech数据,年全球内窥镜市场销售规模为亿美元,预计到年,内窥镜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9%,高于同期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复合增速。据GBIResearch,年全球软镜市场,日系三大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成熟技术优势占据全球超过90%市场份额,其中奥林巴斯占65%,宾得和富士分别占14%。

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规模约53.4亿元,随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普及和内窥镜新术式的开展,未来国内软性内镜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年销售额将达到81.2亿元。我国软镜企业起步较晚,且在技术上与国外龙头公司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国内软镜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其中奥林巴斯市占率超过80%,三家海外企业市占率合计约为95%,国内企业中,澳华内镜和开立医疗受认可度较高,其中澳华内镜市占率预计约为2.5%。

2.2.1.胃肠镜开展率较低,提升空间较大

我国消化系统肿瘤高发。受到饮食习惯等原因影响,我国消化系统肿瘤高发,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万例,其中消化道肿瘤中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居我国新发癌症的第二位(占比10%)、第三位(占比9.8%)、第六位(占比6.2%)。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中,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发病人数占比分别为10%、5.6%、3.1%。

我国胃癌五年生存率低,早癌筛查诊治是提高生存率重要方式。以胃癌为例:胃癌由癌前病变,早期癌和进展癌逐渐演变而来,中间需要经过多个过程。全球癌症生存趋势检测显示,-年中国的胃癌5年生存率稳步提升,但仅有韩国日本一半。日韩的胃癌生存率主要得益于开展广泛的胃癌早筛,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大于90%,我国90%胃癌患者确诊时处于进展期,进展期五年生存率30%。日本和韩国的早期胃癌诊治率分别为70%和50%,但我国仅有10%。

我国胃肠镜开展率较低,提升空间较大。消化系恶行肿瘤发展进程缓慢,早筛窗口期长,通过软镜进行胃肠道肿瘤筛查,对于实现早发现、早诊疗、提高疾病存活率的目标至关重要。根据《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报告》统计,中国的胃镜、结直肠镜开展率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不小的差距。从胃镜开展率看,我国年的开展量与德国6年开展量相当,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从肠镜开展率看,美国9年每十万人有.70人开展,而中国每10万仅.98人开展,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最新《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年我国的胃镜开展率(每10万人)已超过英国、接近美国,但与日本相比还差距较大,而下消化道内镜还远落后于上述三国。

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年4月13日“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正式启动,争取每年筛查万至0万人,并计划依托筛查在年实现我国胃肠道早癌诊断率提高到20%,胃肠道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50%。年6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等技术方案》,核心内容是评估个体患上消化道癌的风险,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现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内镜诊疗术式不断拓展,内窥镜使用必不可少。以内窥镜诊疗为代表的微创诊疗技术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外科领域出血、疼痛和感染问题,现已成为我国医疗机构众多临床专业日常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运用内镜诊疗技术,医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组织活检、息肉切除、狭窄扩张、止血、静脉曲张套扎、胆汁引流、胆道取石等检查的和治疗。

2.2.2.内镜医师培养持续加快,基层内镜配置率和渗透率有望提升

消化内镜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提高。根据《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年至年,我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从家增长至家,增长率21.9%;从业医师人数由人增长至人,增长率51.3%;年全国共开展消化内镜诊疗万例,较年增长34.6%。内镜医师数量仍短缺,培养持续加快。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周期长、培训机构少、培养难度大。根据年普查数据,年我国共有名消化内镜医师,每百万人口平均拥有消化内镜医师约28名,消化内镜普及率高的日本和韩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内镜医师数量分别达到人和人,远高于我国。年5月,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了内镜医师培训学院以全面开展内镜医师规范化培养,尽快培训更多合格的内镜医师,解决我国内镜医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随着内镜医师数量的增长,我国内镜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医院内镜配置率和渗透率有望提升。年消化内镜普查中,年开展消化内镜的家医院中,医院有家,占比59.10%;根据最新《中国医院消化内镜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医院当中,开设消化内镜的有家,占比86.5%,医院胃肠镜室配置加快。年卫健委对版《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暂行规定》和消化内科等10个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取消了开展相关技术的准入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相关内镜诊疗。年11月,卫健委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年)》,开展“千县工程”医院综合能力,到年,全国至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短期来看,县域医疗机构将获得更多消化内镜诊疗资源,仍是消化内镜行业增量市场的重要支撑,内镜的渗透率和配置率将加速提升。

医院、体检机构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根据艾媒咨询数据,自年起,我国体检诊疗人数不断增加。年我国体检诊疗人次已到达6.4亿,预计年我国体检人数将到达6.8亿。根据年消化内镜普检数据,医院中,医院数量占比仅7.4%。长期来看,随着体检需求的增长,医院、体检机构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2.3.技术持续突破,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性能差异逐步缩小

软镜设备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分别为窥镜系统、图像显示系统、照明系统。与之相对应的核心技术为图像采集、图像后处理和照明方式三大技术。日系品牌凭借着在光学领域的成熟技术优势,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国产品牌在图像传感器、成像技术和镜体制造等领域的突破,国产品牌努力突破日系品牌的垄断。

图像传感器:CMOS替代CCD打破日系垄断。内窥镜镜体的图像传感器技术主要分为CCD和CMOS两大类,两者主要区别是数字电荷传送的方式不同。CCD具有灵敏度高、噪点少、图像质量好等优势,过去内窥镜镜体图像传感器以CCD类为主,CCD领域最尖端的技术被日企垄断,帮助奥林巴斯为代表的的日系厂商构筑垄断壁垒。近年来,CMOS成像水平已接近CCD,因具备体积和性能优势以及较好的性价比,打破了CCD在图像传感器领域的绝对垄断。从竞争格局看,年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的前三厂商分别是日本索尼(39.1%)、韩国三星(23.8%)和我国豪威科技(11.3%),国内豪威科技、格科微等持续发力,中高端CMOS货源相对充足,国内企业可以摆脱CCD的限制,逐步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

图像后处理打破NBI技术垄断。内窥镜生成的是缓慢移动对象的视频,运动产生的模糊会给对象组织的对比度造成不良影响,需要通过降噪算法和滤波技术获得干净清晰的图像。此外边缘增强技术可以生成对比度较强烈的血管视图,改进组织纹理图像以及粘膜表面图像的视图质量。为了检测病灶特征,有些不明显的或早期病变则需要借助假彩色成像、数字滤波等技术,目前奥林巴斯的NBI窄带成像技术仍是主流染色技术,并具有强大的专利护城河。NBI窄带成像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其他公司为了绕开奥林巴斯的专利,自主研发了不同的染色技术。澳华内镜的CBI-Plus染色技术通过nm和nm波长的复合光实现对而管和浅表纤维结构的光学染色;开立的VIST技术将光学域滤波与数字域滤波结合,加入了血红蛋白吸收高峰与次高峰的蓝紫光和绿光光谱,有助于微细结构变化及病灶边界的观察。

国产镜体与进口品牌差异较小,性价比优势突出。软镜镜体细长且需具备一定柔性,内部并列多个管道结构复杂,光电信号传输距离较远,镜体插入部直径较小且功能集成丰富,镜体粗细、软硬、灵活、视场角度等均会影响医生操作和患者舒适程度。目前各个内镜品牌的镜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操控性、观察范围、器械道内径参数等方面。对比来看,国内参数与进口品牌差距不大,价格优势明显。

光学放大等高端功能仍存在差距。目前相较于进口顶尖产品,国产技术在光学变焦等高端功能仍在持续突破,各厂家也在积极布局,进一步缩短和国际巨头差距。

2.4.政策支持器械自主发展创新,进口替代大有可为

国家大力支持器械自主发展创新。我国在高端医疗设备创新发展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高端医疗设备发展。年10月,发改委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将新型医用诊断设备和试剂、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高端放射治疗设备,电子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外科设备列为鼓励项目,优先发展。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培育医疗设备创新发展。年12月,工信部《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年)》也指出要重点突破医用内窥镜等影像诊断设备,攻关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CMOS、高导光率内窥镜光纤、高分辨率柔性光纤传像束等关键零部件的战略目标。

创新设备注册审批流程优化,内窥镜注册门槛降低。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年版)中要求优化创新医疗装备注册评审流程,支持拥有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装备优先审批。年12月,药监局发布的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光学内窥镜、电子内窥镜产品管理类别由Ⅲ类降为Ⅱ类,注册审批由国家局审评中心转到各省级审评中心,厂商申报常规内窥镜产品注册证时不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国产内镜的注册流程缩短,原先3年左右的注册周期有望缩减至1-2年,镜体获批加速明显。

3.产品线布局丰富,技术储备深厚

3.1.产品线布局丰富,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公司产品线布局齐全,医院需求。公司产品包括内窥镜设备和内窥镜诊疗耗材,内窥镜设备包括主机镜体和周边设备。公司内窥镜设备布局齐全,包括中低端的AQ-、VME-2、VME-和偏高端的AQ-,覆盖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多个科室,医院需求。内窥镜诊疗耗材包括子公司杭州精锐品牌及常州佳森品牌产品。AQ-部分核心性能媲美外资主流产品。公司在国内推出新一代AQ-全高清光通内镜系统,创新性地采用激光传输技术和无线供电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电气隔离并显著提高了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与国外厂商主流产品相比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AQ-系列搭配P成像模组和CBIPlus分光染色技术,成像更加锐利清晰,进一步提升消化道早期病变的临床发现能力。AQ-在清晰度、弯曲角度、信号传输稳定性等方面可以媲美外资主流产品。公司22年5月获批的AQL-L是AQ-的升级版,融合多LED光源及CBI多光谱染色模式。全新平台的4K超高清软镜AQ-有望于23年国内获批,医院高端市场。

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相较于进口产品,公司AQ-价格优势明显。公司一套AQ-软镜系统(一套主机+一条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其他配套产品)比外资产品终端价格低20%-40%,性价比优势凸显,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院等客户中优势显著。

AC-1产品轻便多场景,定位基层市场和移动医疗。AC-1内镜系统于年1月正式发布,兼具更轻便、多场景、智能启动等优势,承接基础内镜诊疗职能。AC1内镜系统产品采用LED灯照明,较传统硬件体积更小,使得图像处理器、光源实现一体化设计,成本优势明显;产品采用全触摸屏设计,便于医生临床使用;镜体与主机连接采用新型插头设计,镜体在清洗时无需加密封盖,更换和清洗镜体更快捷。AC-1产品主医院和移动医疗,在复杂的检查环境下拥有更强适应性和可用性,为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主力分级诊疗推广贡献出力量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AQ-作为公司首款高端产品,年9月推出凭借稳定的质量与创新性的功能设计迅速抢占中高端用户市场。年受到疫情影响,AQ-收入占比略有下滑。年疫情影响减弱,我们预计AQ-占比31%左右。随着疫情影响趋于稳定及升级新品AQL-L的推出,AQ-系列产品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主机镜体销量恢复高增,单价总体上升趋势不改。年,公司软镜主机销量同比增长36%,镜体销量同比增长50%;年受到疫情影响,主机镜体销量均有所下滑;年疫情扰动稳定后,主机销量同比增长23%,镜体销量同比增长28%。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带动单价上行,年受到疫情扰动影响,产品结构波动,单价略有下降,年H1主机单价重回增长,镜体单价保持稳定。长期看,公司软镜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3.2.核心技术储备深厚,重磅新品上市在即

3.2.1.重视研发投入,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节节攀升。公司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研发费用从年的万元增长到年的.00亿元,研发费用率从年的13.6%增长到年的14.22%;Q1研发费用万元,研发费用率达17.4%。公司目前在上海、北京、西安和无锡设立4大研发中心,分别专注内窥镜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和生产技术研发,电子电路、算法和前沿技术,软件和人机交互技术,光源及内窥镜基础创新技术的研发创新。目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0.8%。

公司掌握多项领域内核心技术。公司已自主掌握软性内窥镜的图像处理算法、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应用、光学系统设计及制造、精密机械设计及组装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及制造。公司已围绕内窥镜设备构建了图像处理技术、内窥镜镜体设计与集成技术、安全隔离创新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生产加工中的核心工艺,培养了一批医用内窥镜领域的高水平专业研发和技术创新人员,具备系列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在高清图像处理方面,公司在分光染色技术、实时调光技术、低延时高清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底层技术储备;在内窥镜镜体设计与集成方面,公司掌握了微型成像模组技术、低损失图像信号传输技术、精密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等软性内镜制造方面关键技术;在安全隔离方面,公司创新性将内镜无线供电技术和内镜激光传输技术应用在内镜产品中,与国际品牌相比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3.2.2.在研管线丰厚,重磅新品AQ-上市在即

AQ-搭载4K超高清系统,性能优势明显。公司新一代4K超高清软性内窥镜系统AQ-目前处于送检阶段,有望年上市。AQ-搭载4K超高清系统,具有双路4K60p和4K3D实时图像处理能力配备双焦点镜头,配备光学放大镜头;分光染色种类从原有的2种提高到4种,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早更精准的早癌判断;肠镜镜体具有可变硬度功能,支持病变部位大小测量。AQ-医院。公司产品终端客户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客户,AQ产品进一步追赶外资高端产品,有望医院有利武器,预计AQ上市后,医院客户占比将快速提升,打破进口厂商在国内的垄断,抢占一部医院市场份额。在研管线丰厚,新产品层出不穷。公司还有丰厚的在研管线储备,主要针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优化升级。目前公司前瞻布局4K超高清软镜系统、3D软镜、内窥镜机器人、动物镜内镜、内窥镜耗材等多个方向新产品,不断拓展产品线覆盖广度,强化技术实力。其中3D软性内镜配置了双摄微型成像模组,将3D成像技术引入软性内窥镜领域,还原真实手术视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判断病变大小的准确性、提升操作准确度及手术成功率;内窥镜机器人能够利用智能手柄电动操控内窥镜镜体并实现远程操控,从而在降低医生操作疲劳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临床医生的职业暴露风险并可降低ESD、ERCP等复杂手术的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

3.3.多层次销售渠道,医院渗透

公司采用多层次销售策略,以经销为主,多种销售模式并进。第一公司在基层医疗领域借助性价比优势,广泛渗透基层医疗机构,扩大客户群体。医院建立合作,逐步依靠高端产品渗透开拓。第三对中西部市场进行错位竞争,积极开拓外资产品销售相对薄弱市场。公司经销模式占比70%以上;在中西部部分地区,公司采用代销模式,代销占比逐渐下降;针对一些医疗机构客户和ODM客户,公司采用直销模式,当前占比较小。公司销售团队具备多年软镜销售经验,同时配合公司新产品推出,积极扩张销售团队,截止年底,公司销售人员已经达到人,同比增长38.5%。

产品主要医院,医院。公司客户主要医院,客户数量从年的家年的家,占比保持在80%以上。在AQ-上市后,由于具有性价比优势,医院市场,医院占比由年的14%提升到年的18%。预计未来随着AQ-高端产品的上市,在医院的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公司与国内消化内窥镜诊疗实力较强的医院积极合作,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建立临床合作中心,积极推进现有产品使用,部署4K超高清软镜系统、3D柔性内镜、内镜机器人等项目的临床合作。此外,公司以分公司为支点,在重庆、杭州、郑州、医院开展合作,建立省级培训合作基地,进行区域的学术和市场推广。

以欧洲为中心,继续拓展海外市场。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年收购德国公司WISAP,在补全内镜周边设备的同时,也作为澳华内镜在产品在欧洲地区的营销中心。目前WISAP主要产品有CO2送气装置、内镜送水泵、智能测漏仪、气腹机、宫颈内凝器等。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立了约40人的销售团队,未来将以WISAP为营销中心,打造海外本土服务团队,持续导入新产品,提升销售水平。目前公司在欧洲销售产品还以比较基础的设备为主,我们预计后续会陆续导入新的产品。从海外收入看,受到疫情扰动影响,疫情后海外销售收入稳中略降,预计随着海外疫情常态化,海外收入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4.盈利预测

对公司盈利预测的核心假设如下:

内镜主机:年上半年受到疫情扰动,预计下半年受益于疫情后回暖及新基建采购,公司内镜主机设备有望保持增长。高端新产品AQ-预计年上市销售,有望渗透医院市场,预计价格大幅高于AQ-,参考年下半年AQ-上市后公司收入大幅增长,预计年内镜主机销售收入将持续加速,保持50%以上增速水平。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也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水平,预计年、年毛利率水平持续走高。内镜镜体:公司新品类镜体也随主机不断推出,如具备可变硬度属性的肠镜、支气管、鼻咽喉新规格镜体、胃镜等。预计新产品上市后,医院取得突破,单主机搭配销售镜体数量增加,镜体也将实现量价齐升,销售进一步加速。周边设备:内镜周边设备主要是WISAP公司贡献,年受到海外疫情影响,随着海外疫情常态化,增速将逐步回暖。内镜耗材:耗材业务目前是公司设备业务的补充,目前体量规模较小,预计该业务增长略高于行业增长水平。毛利率方面,年受疫情扰动预计有所下降,到年考虑控费情况,预计毛利率略有下降。维修服务:和设备保有量相关,预计随着公司设备产品增长而增长。

费用率:1)销售费用率:新产品AQ-即将上市,预计公司会加大学术推广和销售活动,销售费用率将有明显提升。2)管理费用率:年股权激励方案影响,预计管理费用会有一定提升,随着销售体量的增大带来的规模效应,管理费用率预计保持稳定。3)研发费用率: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逐年提升,随着AQ、3D软性内镜、内窥镜机器人等重磅在研产品进入研发关键阶段,预计研发费用率仍将维持目前较高水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