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有哪些上宅村—打好生态牌 绿色新崛起
员 郑秀杰 林克城
农村致富经
一提起“乡村游”,大家想起的多是郊区的农家乐,吃土菜、打牌、体验种菜……内容大同小异。除此之外,“乡村游”还能玩些啥?19日,本报“*报乡村行”走进罗源县中房镇上宅村,看当地生态农庄如何破解乡村游“升级”难题,走出一条独具匠心的“生态低碳环保游”路子。
生态农场参考“北京模式”
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小鸡在山坡自由觅食,孩子们在生态园餐厅里玩耍嬉闹,千亩大的旗峰生态农场到处充满欢声笑语……19日上午,这一幕幕场景为游人描绘了一幅南国农村的水墨风情画。这个生态农场,本月初刚开业,现已成为不少城里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生态园餐厅引进北京经验
当面包车沿公路蜿蜒而上,来到上宅村旗峰生态农场时,一股北欧风情农庄气息扑面而来。首先吸引的是一个生态园餐厅。推开餐厅竹门,豁然开朗,一派绿意盎然的春天景象:小桥流水;热带植物;一畦畦青翠的西芹、苋菜;鲜嫩欲滴的草莓;清澈见底的池中,鱼、虾在游动;十几套餐桌稀疏地点缀其中,每个餐桌都与菜地、鱼池相邻。
“这是福州首个玻璃温室生态园餐厅。”农场主人李炳星,是一位曾在北京从事10多年矿业经营的上宅村人。在2008年,他做了一个让同行和村民惊讶的决定:回乡创业办农场。
李炳星在北京做生意时,看到当地有不少生态园餐厅,他觉得创意不错,“我也想把这些好的经验引进到福州”。
李炳星介绍,生态餐厅又叫“阳光餐厅”,它改变了传统的、封闭的就餐环境,实现人与植物的共生共荣。
自主培育“海西黑牛”
据介绍,旗峰生态农场是罗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创建于2008年,占地2710亩,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农场主要划分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度假区、名贵苗木种植基地和立体生态循环种植区。
奇特瓜果走廊、甜玉米采摘园、垂钓中心、烧烤场、户外拓展中心、休闲度假小木屋、农耕文化体验园、环湖卡丁车道、水上运动……经过3年多的发展,如今旗峰农场已粗具规模。存栏生态放养蛋鸡5000多只,日产土鸡蛋2000多枚;种植福建山樱花、台湾樱花等名贵苗木150亩;养鱼4万多尾;种植油茶70亩。
李炳星告诉,今年下半年,这里还将迎来500头“海西海牛”。2008年,农场委托国家肉牛产业体系湖南试验站,培育了一种高端肉牛品种。培育成功后,这种自主培育的新品种优质黑牛注册为“海西黑牛”。“今年下半年,500头‘海西黑牛’就可进场繁育了。”
“农场里什么都是宝”
“农场走的是高效低成本生态链模式路线。”背对着满山坡绿油油的巨菌草,李炳星高兴地说道。
在农场看到,山坡上的巨菌草正“疯狂”生长着,空地上正晾晒着一堆堆牛粪,不远处就是生态发酵床。“农场里什么都是宝。”李炳星告诉,牛羊粪便发酵后可以用来繁殖蚯蚓,蚯蚓用来喂养土鸡;剩下的废料还能制成发菌包,培育菌菇;用过的发菌包掺上麦秸、玉米、酒糟等,又变成牛羊的辅助食料。另外,鸡粪还能作为油茶、果树的肥料。
农场里还有一口鱼塘,养有青鱼、草鱼、鲫鱼等4万多尾,鱼儿以农场里的杂草为食。农场里养殖的芦花鸡、黑凤鸡也靠吃草吃虫长大。
“农场里养种自成,使成本降到最低,而且生产的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 ” 作为旗峰农场建设的见证人,陪同采访的罗源县驻村干部、上宅村*支部第一书记林敏这样评价。
基层看民生
下雨路泥泞 天晴饮水难
这一切已成历史
一出家门,就是平整的水泥村道;一拧开水龙头,就是干净的自来水;晚饭后,可以去村里的公园逛一逛……上宅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上宅村还是一个边远贫困小山村,一下雨道路就泥泞,一天晴就饮水困难。近几年,村两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逐项努力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水:水管升级用水管够
19日上午,村民林启木很高兴,村里的自来水工程终于修到他家里了。还没等铺水管的工人离开家,林启木就迫不及待地拧开水龙头,哗哗哗……清澈的自来水马上涌了出来。
“你们别走,我给你们烧水泡茶喝,就用这自来水。”林启木热情地招呼着工人。工人们都乐了,应了一声“还要去下一家装呢”,就匆匆离去了。
“新管子里出来的水就是清澈,水量也大,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断水了。“林启木说,原来的水管太细,水量很小,还时不时断水。
其实,村两委早就意识到了村民用水困难的问题,去年初就开始进行前期摸底,并积极奔走筹集资金。去年10月份,上宅村自来水新建工程终于动工,总投资28万元。“这个月底,工程就可以完工,到时家家户户都能够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上宅村*支部书记李庆庚说。
修路:告别挑担下地的日子
沿着宽阔的水泥机耕路,从村部走到一片叫“上洋”的地里,大概只用了10分钟。正在地里干活的李炳灿说,以前到“上洋”,只有一条泥泞的田间小道可走,耗时不说,而且还难走。“有了这条水泥路,我可以骑电动车来干活,还可以开拖拉机来犁地,方便多了。”李炳灿高兴地说。
说着,李炳灿发动犁地拖拉机,驶向水田。“铁牛”所到之处,田泥翻滚,不一会儿,一块水田就犁完了。要在从前,“上洋”的3亩水田,李炳灿要用水牛犁上好几天。
“以前村里很少有人买拖拉机,因为机耕路没有修,拖拉机不好开。”李庆庚说,今年3月,村里投资70万元,开始修建机耕路和灌溉水渠。
“原来下地干活都靠肩膀挑东西,很累。有了机耕路,车子直接通到地里,太方便了。”骑着电动车下地的村民李振平对新修的机耕路赞不绝口。
近年来,上宅村两委还投资30万元修缮硬化村道,投入3.5万元修路灯,改善村民生产和出行条件;设立农家书屋,建上宅村公园,为村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去处;修建卫生所,改善村民的就医环境……
文化广角镜
村里有个农民休闲公园
19日上午,跟着上宅村*支部第一书记林敏、大学生“村官”李晓颖,来到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
葱郁的大树下,有一座房子。一楼是老人活动中心,里面电视机、竹椅、棋盘等齐全,村民正在下象棋、看电视……
来到二楼,打开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这就是上宅村的农民休闲公园。看到,公园依山而建,里面摆放着数张石桌石凳,几位村民正在休息聊天,60岁的李庆扬就是其中一位。
李庆扬喜欢锻炼,过去,村里没有场所,他只得在自己家中活动。去年,老人活动中心和公园建好了,李庆扬把锻炼的地点移到公园,“这里空气好,景色好,在这里锻炼特别舒畅。”现在,只要不下雨,早晨在公园都能看到大家随着音乐跳操的情景。
林敏介绍,前年他到上宅村任*支部第一书记,村民反映村里没有活动场所,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经过积极争取,村里投入20余万元建起老人活动中心和公园,村委会前的空地上还配套了篮球场和健身器材。
林敏还找到县电影院商量,对方每个月免费来村里播放一回电影,放映地点就在公园或篮球场。
“因为资金有限,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林敏说,“下一步村里准备开出一条鹅卵石小径,作为登山道,山上再建一个小亭子,供大家纳凉,再添置一些健身器材。”另外,中房镇敬老院也选址在上宅村里,敬老院旁会建起一个规模更大的公园,“到时候,村民可以活动的地方就更多了。”
民生最大
手记
从福州市区出发前往上宅村,这一趟我们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车至沈海高速罗源出口后,先是比较平坦的县乡公路,没多久就盘山而上。将近40分钟的弯弯曲曲,不免让“晕头转向”。
但是,当走进上宅村时,困顿全无。不说那古色古香的李氏祖厝,也不说那看得见的为民实事,单就满眼的青山绿野,就美得让人陶醉。归根到底,还是村里的民生事业比较实在。与村民聊天时,话题总离不开“民生”两字——修路是民生,发展是民生,保护生态是民生。用上宅村村民的话说,民生最大。
上宅之行,让我们更加坚信,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知道,大山里的生态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远远不够,品牌建设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大山也有大山的民生,大山也有大山的希冀,让我们一起为上宅村鼓与呼!
上宅村简介
上宅村地处罗源县中房镇以南,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275户1128人。近年来,上宅村一方面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业、茶叶加工业和生态农业项目,一方面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上宅村是中房镇新农村示范村、窗口村,先后获得罗源县文明村、罗源县先进基层*组织等荣誉称号。